幹著,他們到了我們還沒有弄開,起碼可以節省一些時間,如果弄開了,只要搬運就快了。”
朱其斌、秦正元去山腰樹林裡撿枯枝,午陽和祖德強砍樹。只有一把刀,但兩人都內力深厚,木質又鬆軟,很快就挖空了3節。朱其斌兩人也弄了不少枯枝來,祖德強就開始生火了。
石壁是上面小、下面大的斜坡,開始燒火只能燒紅很小的一塊。挖進去10多厘米後,將柴塞到裡面一些,燒紅的面積就大了一點,幾次以後,燒紅的就更多了。祖德強每燒一次,就拿刀去捅,然後聽聲音,判斷石頭還有多厚。石壁是不能燒透的,萬一裡面的東西被灸烤壞了,就遺憾了。這次再試,捅開了。雖然只有一個杯子大的洞,但要擴大戰果就容易了。祖德強運內力戳、削、砍,將洞眼弄成了洗臉盆大,午陽接過工具,也按他的方法搗鼓了一陣,就可以輕鬆讓人爬進去了。
午陽請祖德強先進去,祖德強堅決不進,“黎老闆,這裡我就不進去了。反正你不要的東西會給我,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什麼東西,怕喝了酒管不住嘴亂說。等會來了人,也要我來排程嘛。”
秦正元說:“師傅,我也不進去了,留下幫祖大師。”
“好,我們兄弟進去好了。”
戴好防毒面具,一前一後爬了進去。石室裡面很乾爽,不像幾百年沒人進來過的樣子。原來在石室裡面,堆了一大堆的生石灰,一大堆的木炭。木炭還是一根根的,生石灰就已經全部分解了。
石室比較大。長有10米、寬有6米的樣子,裡面擺了背靠背的四排木櫃子,每排9個。一間石室共36個。櫃子式樣很簡單,就是四個腳,架子是榫卯結構的,三面釘上木板,一面是櫃門,是用松木做的,沒有刷油漆。但縫隙打了膩子,整個上了桐油,桐油已經有些發黑了。
櫃子不寬。大概只有1米,但是比較高,比較厚,大概有兩米高。60厘米厚。櫃門上面有門扣。但沒有上鎖。
午陽開啟一個,裡面掛了一件龍袍,一頂朝冠。開啟另外的櫃子,有便服、褲子、朝靴等等。問朱其斌,他也是看到這些東西,還有就是鳳冠霞帔之類的東西。“大哥,很精美呢。”
“當然精美,人家可以秘密製造了很多年的。走。我們往前面走。”
第二間大小差不多,櫃子外形一樣。裡面都是分了格的,分別放了繡著龍鳳圖案的枕套、被面,還有一些帷幔,應該是準備皇宮裡用的。
“大哥,都是一些好東西,可以送博物館展出,可惜吳三桂沒有坐過天下,要不然這些東西會有更大的價值。這樣看來看去,會耽誤時間的,我們去找一下,看看有幾間屋吧。”
走到另一頭,總共是9間石室,中間一間是從地下通道上來的梯子,沒有放置櫃子,另外8間都是一個樣。外面沒有催他們,兩人又開櫃子看起來。梯子另一頭的4間,全部是紙製品,兩間屋子的櫃子裡面全是籍不是跟平常人家家裡那樣,一套一套地擺放好了,而是將櫃子裡面塞了個滿滿當當,72個櫃子都開啟看了,完全一樣。午陽和其斌探討,兩人都肯定是臨時存放在這裡,以後搬走了再作整理的。書籍都是用藍色的盒子裝好了的,兩人沒有開啟來看,不知道儲存得怎麼樣。
另一間也有32個櫃子裝的是書籍,4個櫃子是製作好了但尚未使用的詔書、敕令等,可見吳三桂準備稱帝已經很長時間了。
一間是畫軸、書軸,大部分都是將畫軸按櫃子的裡外方向堆放,也跟書籍一樣,塞得滿滿的,也有一個櫃子,擺放的是比較長的畫軸,是按櫃子的左右方向擺放的,比按裡外方向擺放的,少多了。兩個人的手都是髒兮兮的,都不敢去翻動這些東西。
朱其斌說:“大哥,按這樣的保管方法,應該是不會變壞的。吳三桂處心積慮,蒐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