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第1集《妙法蓮華經》

度的妙花成就莊嚴無上的佛果;這個“嚴”就是果地的功德。所以古人說,不讀《華嚴》不知佛之富貴。講到十地菩薩的修學,他修佈施那叫一個“一即一切”,他修佈施具足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功德。它的十地菩薩,初地什麼功德,二地什麼功德……所以說讀《華嚴經》是大開眼界。但是,跟我們一點都沒有關係,我們只能夠隨喜讚歎。你讀《華嚴經》,從頭到尾只有四個字,那叫“隨喜讚歎”,因為你都做不到。

但是,佛陀他也知道,他老人家來到人世間,時間很匆促,也只有四十九年,要做的事很多。所以,就像一個農夫,他有那麼多田地,他肯定是把肥沃的田先種下去,因為這個肥沃的田他用力少、效果多。要是你是佛陀,你也一定是。這麼多弟子,先把上根人給度了,肯定是這樣子。佛陀度化眾生,第一件事情,把那些已經初地以上的菩薩先攝受了,教他們怎麼樣增上,怎麼從初地到二地、從二地到十地等等。那我們凡夫就在旁邊隨喜讚歎。

好,那跟我們凡夫有關的,就從後面的第二個開始了,就是漸教,就是漸初、漸中、漸後,也就是阿含、方等、般若。嚴格來說,阿含、方等、般若跟成就功德沒有太大關係,只是破除障礙,這三個法門是破障。你要想成就功德,要麼就修《華嚴》,要麼就修《法華》。你要是聖人,就從《華嚴》進去直接修功德;而《法華經》,它必須要帶有權法的修學,它要先破障,它把破障跟成就功德一起修。

乙二、阿含時

那麼當然先修破障。我們看第一個破障,阿含時。

二、阿含時。示遊鹿野,說四諦法。次照幽谷。但被界內鈍根,令其轉凡成聖。

好,我們解釋“阿含”這兩個字。阿含就是無比殊勝,超越一切世間有漏之法。

那麼佛陀說阿含是什麼情況呢?叫做“示遊鹿野,說四諦法”。這個“示”是因為佛陀度完初地的法身菩薩以後,他必須要把他的報身收起來,現出丈六的比丘相,就是應化身。因為攝受凡夫,用那麼大的報身他也沒辦法受用。說四諦、十二因緣,知苦、斷集、慕滅、修道,這就好像“次照幽谷”。太陽出來之前先照高山,照完以後,照到最低的幽谷,就是山下。他加被界內的鈍根菩薩,就是我們這些煩惱又重、善根又淺薄的。幹什麼呢?做一件事——轉凡成聖,了生脫死。所以,整部阿含經就講兩件事情:第一個,什麼是我們的障礙;第二個,怎麼解決這個障礙。就講兩件事。

佛陀把《華嚴經》這種理想化的、佛陀的功德報身收起來以後,開始面對我們凡夫的身口意。我們凡夫最大的問題叫做生死業障,這個業力太麻煩,弄得我們非常被動:一修行,欸,有病痛;修得很好,結果死掉了;死掉以後,業力就把你帶到其他地方去了。這個業力不處理,你修行就永遠沒辦法上路。所以,解決生死業障是第一個課題。咱們先不談什麼功德莊嚴,這個都太遙遠了。所以,佛陀在阿含經強調業力的不可思議。

比方說,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他怎麼死的?被外道亂棒打死。為什麼?因為神通難抵業力!比方說,釋迦牟尼佛的家族是怎麼滅的?被琉璃王滅掉的。佛陀三次用神通阻礙,沒用!為什麼?業力不可思議。乃至於佛陀本身,貴為佛陀,都有金槍馬麥的餘報。

當然,佛陀的報身那是不得了,“佛為法王,於法自在。”但是佛陀如果現出了因緣所生、感同眾生法界的這個應化身,他也是有老病死的問題。一定說,過去生因為怎麼樣了,所以今天怎麼樣,也還是有這個餘報。所以整個阿含經強調一個觀念:“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你業力不處理,你就是障礙重重。先強調這個觀念,先把敵人找出來。

,!

那怎麼辦呢?阿含經講三個法門,叫做諸行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