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目標了。拜懺也拜了,持戒也持了,唸佛也念了,這麼多多元化的事修以後,你不知道你的目標在哪裡,這就是你學《法華經》的時間到來了。不要向外攀緣,內觀以後你就知道你的方向在哪裡,向內安住。
過去佛的說法都是“安住方便中”,都先講權法。為什麼?破障。一開始你講深的道理沒有用。所以你看懺公師父在攝受初學者,他不跟你講《法華經》的,要你趕快去拜佛,工作、拜佛。為什麼?“安住方便中。”你障礙這麼重,心思這麼粗重,跟你講一佛乘的妙理,你聽得懂嗎?跟你講說,沒關係,你打妄想的心就是真如,你會受益嗎?你不會受益的。初學者就是多拜懺、持戒,懺悔、持戒、修福。就是什麼?“安住方便中。”過去佛就是這樣做的。
好,我們看現在佛。
“現在未來佛,其數無有量,亦以諸方便,演說如是法。”過去佛如是,現在的佛、未來的佛都是這樣做的,一出世以後先講阿含、方等、般若,先把你的粗重的身心世界把它脫落了,再“開權顯實”,講《法華經》。
“如今者世尊,從生及出家,得道轉法輪,亦以方便說。”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如此,我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做。我從八相成道的出生、出家、得道、轉法輪,我也是一樣,先廣設方便,講三乘的教法。先求解脫,再求菩提。
所以這個五佛的過去、現在、未來,釋迦佛、十方佛,都是先為實施權,再開權顯實。所以舍利弗尊者得到一個答案:“世尊說實道,波旬無此事。”波旬作為一個魔王,他雖然有能力現出三十二相的身相,但是他沒有那種智慧來講權法妙、實法妙,他沒那麼高的智慧。阿羅漢都想不出來了,魔王怎麼想得出來呢?這是一種真實之道。“為實施權”,再“開權顯實”,所以結論:“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那麼為什麼我驚怖呢?是我自己,剛開始我的智慧不足,法執太重。“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為。”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今天不只是釋迦牟尼佛的說法規劃是這樣佈局的,先講權法,再講實法,十方諸佛都是這樣做的。
我們現在講平等,當然佛法強調平等,你學《法華經》就知道什麼叫做平等了。不是說佛陀出世以後所有人都要怎麼做,不是這樣子。這叫齊頭性的平等。佛陀的平等是一種契機式的平等。你這個人對痛苦有很深的感受,可能你的環境造成的,佛陀為你說苦諦;你這個人個性主動積極,佛陀直接講道諦,你可以從道諦下手,你就好好地去修佈施、持戒、忍辱。就是說,修行一開始不要要求圓滿,你要找到你相應的法門。後面會說到,你相應的法門,你有興趣,會激發你的意樂,你就會想要精進地去追求,你就容易找到一個修行的突破口。先求上路,再求圓滿,三世諸佛都是這樣做的,沒有例外。沒有一尊佛陀一開始就把你抓來聽《法華經》的,沒有。一開始都是“安住方便中”,等到因緣成熟了,再說這個真實道。
所以這一段的經文,舍利弗尊者他為什麼後來就把疑網給斷了呢?古德解釋,來自於對佛陀的信心,因為過去佛如此,現在佛如此,未來佛如此,都是這樣,所以由人而斷除疑惑。
但是隻有斷除疑惑是不夠的,你要產生信解,所以依法生信解。前面是依人而斷疑,這以下講依法生信解。我們看下一段。
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
演暢清淨法,我心大歡喜。
疑悔永已盡,安住實智中。
我定當作佛,為天人所敬,
轉無上法輪,教化諸菩薩。
前面的一段是說明舍利弗尊者因為對佛陀的信仰,所以斷疑,這以下對法的理解而生信。
,!
“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第一個,我得到佛陀大悲心的攝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