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章 第31集《妙法蓮華經》

夕陽了。所以你清淨心建立起來以後,你還是一樣。說開悟以後幹什麼呢?“悟後依然擔板漢。”八十八佛照拜,佛號照念,照樣往生。但是現在的你跟過去的你不一樣,你已經擺脫相狀的繫縛。你現在叫做借相,不是取相。

這個時候,從建立一念心性法法消歸,最後就是發願成就。發願我們現在沒有講到,《法華經》前面的十四品,它偏重在會三歸一,發明一念心性,借假修真。會三歸一,把三乘會歸到一佛乘。後半段的<從地湧出品>以後,開始從空出假,發願,發成佛之願。

總而言之,《法華經》的會權入實,就是四個字做總結:莫向外求!

這個很重要。諸位!當然,修行一定有回報,沒有回報誰修行呢?我每天拜八十八佛,結果沒回報,那誰還修行呢?修行應該有回報。佛陀也沒有說不應該有回報。但是你不要從因緣裡面得回報。現在我們凡夫最大的問題就是說,我們喜歡向外、向因緣求回報。你看,我做了那麼多善事,你來生總該給我個人天的快樂吧?哦,結果你得到的是糖果。諸位!你不要向因緣求回報,真如會給你回報;而真如給你的回報,按照祖師的說法,日劫相倍,是百千萬億倍因緣給你的回報。但是它是這樣:你今天向因緣求回報,真如門就關起來了。你要因緣給你回報,真如就不給你了。你心中無所得,真如就會回報你。就這樣子。

所以我們現在問題出在哪裡?不是我們今天修行有問題,是我們的觀念。我們喜歡向外追求回報,就是心外求法。這個觀念你不改,你就永遠做不出什麼大功德,就是你永遠活在過去的這種老路子,你的因緣就是這樣走下去了,就沒有回頭路了,直到遇到《法華經》開始修正。問題不在所修的法門,是心態錯了!人生是應該有個目標,有個追求,但是請你不要向外追求。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權法的操作是對的,你修四諦、修十二因緣、修六度,都沒有錯,但是錯就錯在你不能從因緣裡面得到回報。你應該是要在無所求的角度,你應該假借四諦、十二因緣,“託彼依正,顯我自性”,你應該要追求來自真如給你的回報,叫做迴光返照。一念之差,天差地別:一個叫做一佛乘,走上了康莊大道;一個是越走越窄,走上了鄉間的小路,結果走不出來。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會權入實。先把實法建立起來——一念心性,然後把權法拉到一念心性,最後發願,總之不求任何回報。你一個人不求因緣任何回報,那真如就要報答你了,真如自性功德就要開啟了。“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方動烏雲遮。”整個<方便品>就講這個觀念。諸位!我們今天<方便品>整個經文看完,我們沒有看到佛陀對舍利弗尊者、對聲聞人罵一句話,說你為什麼當初要修四諦十二因緣!一句話都沒有罵他。他只是說,你們不能心外求法。不是法門錯了。方便有多門,不是一開始所有人都去修大乘佛法。誰有那麼好的根性?諸位!法門都沒有錯,錯就錯在我們去向因緣求回報。這個問題錯了,所以真如門就關閉了。

這個題目先講到這,看看大家有沒有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你這個觀念弄清楚了,後面的<方便品><譬喻品><信解品>,這個脈絡就打通了;你今天的觀念沒有弄清楚,你聽了半天不知道《法華經》在講什麼。

就是,你站在什麼地方修行?諸位!其實修行不是靠努力就成功的,不是這樣子。諸位!你站在因緣的角度,你就很難成功。你一旦站錯位置,你就很麻煩。《法華經》就是這個思想。你這個路就越走越窄,越走越窄。你一開始是執著有一個真實的法讓你進步,結果,你是成也相狀、敗也相狀,就把你框住了,你自己到最後走不出來。所以,你今天站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的角度,你所修的法門你都不會執著,這個法門變成你增上的方便,但是它不會限制住你,因為你是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