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章 第71集《妙法蓮華經》

的疑根,必須要進一步地說明。

一、述說宿因。佛敘說過去久遠,大通智勝佛弘化因緣,令下根聲聞,憶念過去退大取小事緣。

因緣說有兩個主題:一個講他過去的因緣;第二個講到一個譬喻,一個化城的譬喻。先看過去的因緣。

佛陀為了拔除這種下根聲聞的疑根,就講了過去所發生久遠的一段往事。這段往事牽涉到三個人:一個大通智勝佛,一個釋迦牟尼佛,一個聲聞弟子。那麼這三段因緣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到經文我們詳細說明。總之,這段因緣,佛陀講完以後,聲聞弟子整個疑根徹底拔掉。

這段往事對聲聞人太重要了,其實他們在過去都曾經信解大乘的《法華經》,也發菩提心了。就是說,你怎麼對自己沒有信心呢?你過去都發過菩提心了,你現在只是暫時地忘失而已。所以,佛陀的大智慧,把過去這件事講出來以後,聲聞弟子就信心具足了。這第一個,講到過去一段往事。這段往事講到他當初學《法華經》,後來又退轉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比方我們學《法華經》,我們不可能學完以後就一帆風順,但我們栽培了一個大乘的善根。這過程當中,有些人可能學完《法華經》,來生卻到三惡道去了,也有可能。但是你學過《法華經》,那就不可思議,因為你今天進入到一個眾生本具的善根,這種善根是不可破壞的!就是說,你曾經回過家,跟你一直在外面流浪那是不一樣。就是說,你曾經回過家,你只要回過家一次,即便你後來又跑出去了,但你跟別人就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因為你曾經回過家,這個家是永遠存在的。所以,佛陀這段往事講出來以後,才能夠讓聲聞人斷疑生信。這第一個,講到過去的往事。

第二個,佛陀講這個譬喻,看他怎麼說。看第二段。

二、正說化城。“化城”喻權設之小乘涅盤,“寶所”喻一乘之佛果。由知“化城”是化,則知“寶所”是實。故標“化城”之名,而不失“寶所”之實也。若約觀心,觀因緣所生法當體即空,是入“化城”;當體即假,是出“化城”;當體即中,是歸“寶所”。

前面是建立信心,這以下就堅定他智慧的理解。佛陀又講一個譬喻,叫做化城譬喻。就說,聲聞弟子們!你們成就的空性的涅盤,其實本來是沒有的,沒有這個東西的。沒有這個東西怎麼來的呢?是我暫時施設的。這個空性涅盤是“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是我自己講出來的,其實沒有這個東西。我講這個,目的是讓你稍作休息,然後進一步地迴歸心性,是這個意思。就是,化城的目的,是讓你能夠前進寶所用的。化城只是一個暫時的化現,寶所才是你真實的皈依處,所以,以化城之名來開顯寶所之真實。

如果從觀心的角度,從一念心性的角度,這個化城到底它的價值在哪裡呢?

就是,觀一切法空……我們一心真如有三觀,當體即空。因緣所生、唯心所現、當體即空,即空就是化城。所以,所謂的空性涅盤,從真如的角度,就是一念心性所現的那個清淨相,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心性在寂靜的時候現出那種清淨相就是涅盤,它是心中所現出的影像,那種清淨相是涅盤。當我們發起菩提心的時候,從清淨相生起菩提願的時候,那就是離開化城。當我們把空跟假平衡的時候,當下就是寶所。所以完全是內心的作用,哪有什麼化城呢?

所以這個意思就是,這整段經文,這個因緣說,雖然經文很長,它講兩個重點:一個是法說。法說就講過去的一段往事,來建立聲聞弟子的信心。一個是譬喻。講到化城的譬喻,來堅定聲聞弟子的理解。總而言之,這一科的兩大目的,一個是信心,一個是智慧。

聲聞弟子一路走來,他修無常無我,他有兩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