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章 第54集《妙法蓮華經》

執。站立左右兩側,就是方便波羅蜜。“覆以寶帳”,在這個房子的外面,覆以七寶的寶帳,而“垂諸華幡”,四邊有華幡,這個華幡就是四攝法門。“香水灑地”,香水灑地就是用般若的香水來灑這個菩薩的心地,來洗除汙垢,這個是般若的法水。“散眾名華”,這是般若以外的大乘五度的莊嚴,地上除了般若法水,還有各式各樣的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個五度的各式各樣的香華。“羅列寶物”,在倉庫當中有各式各樣的寶物,就是六度的功德。

“出內取與”,這表示這個菩薩的自受用跟他受用的功德,內取就是自受用,外與就是他受用。前面說過了,菩薩是要跟眾生互動的,菩薩把東西拿進來是自受用,把東西交出去是他受用。

有如是等種種的功德莊嚴,“威德特尊”。這個地方是做總結。他的正報色身,在天台宗講這個報身叫做“勝應身”。佛陀現出勝應身,千丈的盧舍那身,無量光明、無量相好的這種勝應身。那麼佛陀的應化身叫什麼?叫做“劣應身”,比較差的應身。那麼這個時候佛陀是“威德特尊”,叫做勝應身,就是報身。

這個在外面流浪的小孩子,看到他的父親這麼功德莊嚴,他採取什麼行動呢?看下一段。

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悔來至此,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裡,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窮子見父有大力勢。”這個流浪的窮子看到他父親有這麼廣大的威德力,現出報身佛,有各式各樣的眷屬、各式各樣的功德莊嚴,他是怎麼回事呢?心中懷有恐怖,而且後悔來到此地。

他為什麼這樣想呢?因為他私下是說,這個人要麼是大國王,要麼就是大國王的王族這些王爺們,實在不是我一個打工的流浪漢要靠勞力來得到工作的地方。那麼我應該到哪裡去呢?我應該到一個貧窮的小村莊去,那個地方才是我努力工作的地方,因為那樣子我衣食容易得到。衣食容易得到,就是他容易得到偏空的涅盤。

那麼他如果“長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我們前面說過,這個小孩子他本身長期地流浪以後,大乘善根退轉了,所以只有一種出離心。所以他看到《華嚴經》裡面菩薩的功德,發菩提心,廣修六度,他很害怕被人家強迫廣修六度,要經過長劫的修苦。所以“作是念已,疾走而去”,就趕快逃離現場。

我們看到這一段,蕅益大師他分兩塊:第一個,兒子為什麼見到父親?一定有因緣,來自於厭苦欣樂。蕅益大師用四個字說,能見父親者,厭苦欣樂也。小孩子一開始不會想厭苦欣樂,到處流浪,但慢慢長大以後,他開始知道要離苦得樂了。他本身出世的善根是在的,所以他知道離苦得樂。他只能怎麼樣?修外道法。修苦行,修外道,從這個地方來遠離痛苦,追求安樂,從這個地方栽培出世的善根。我們知道出世的善根或者菩提心,都是招感跟佛陀相遇的因緣。所以他用離苦得樂的心情來修外道法,這第一個。

但是不幸的是,見到以後,他是心懷恐怖,疾走而去。內心恐怖,快速地離開,這是華嚴會上的情況。那麼為什麼這樣子呢?蕅益大師說,因為這個時候的諸子叫做“小智德薄”(其實外道某種程度也是偏空)。他有這種偏空的思想,又沒有廣大地修福德,只是修禪定、修苦行,所以小智德薄。法大機小,不相應,就只好恐怖疾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這一段我們說明一下。

〈譬喻品〉,諸位還記得嗎?〈譬喻品〉整個故事的起頭是長者見火,是從火宅來帶動整個故事的主軸。就是三界起火了,所以長者見火,然後趕快進來救兒子。蕅益大師說,〈譬喻品〉的思想在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