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答疑】這題目好就好在用文字相熏習內心,改變思惟。是的,就是理可頓悟,事要漸修。其實理觀是一剎那相應,但是我們有沒有辦法有一些事修方便?那當然就是書寫、讀誦。書寫讀誦當然就是用文字相熏習內心,改變思惟。是的。
在讀誦的時候有兩個地方要注意的:
第一個是方法。
為什麼文字相能夠熏習內心、改變思惟?它有三個過程:第一個,文字般若;第二個,觀照般若;第三個,實相般若。首先你要把文字相變成觀照,觀照智慧。這個時候你對《法華經》要先怎麼樣呢?你要先學習。如果你對《法華經》的義理完全不懂,什麼叫做約跡門開權顯實,什麼叫約本門開近顯遠,你完全沒有學《法華經》,你就去讀誦,你只得到文字相的般若,為以後的修行種下一個久遠劫的善根,成就善根。這個善根今生不會起作用,因為你不能把文字變成觀照。所以你必須把道理懂了以後,你才能夠隨文入觀,把文字相轉成觀慧。第三個,把這個觀慧變入實相。這第三個階段把觀照變成怎麼樣?法法會歸你的心性。
,!
你看,《法華經》的前半段主要是加強清淨心,到後半段,本門,那就是菩薩的妙用,就講到菩提願了。菩薩的普門示現,都是願力的顯現。比方說你讀<見寶塔品>。你看<見寶塔品>,你讀到“從地湧出,住在空中”,這寶塔什麼意思,你不懂,你就“哦!這個寶塔很漂亮”。那你就活在文字相。但這個寶塔所表法是菩提願。說,哦!這個是多寶佛過去所發的願,這寶塔才會出現。然後寶塔為什麼在空中呢?因為這個菩提願相應於清淨心。法身菩薩的願,它不是坐在地上的,是在空中的,在離相的清淨心的空中。所以我們一定要先怎麼樣?要先受持。你明白道理以後再去誦《法華經》,那麼這個文字相可以轉成你心中的觀照,最後能夠加強你的理觀智慧,入實相般若,就是會到你一心真如的實相的安住裡面去。
這個是方法。從文字入觀照,觀照入實相,這是方法。
第二個是心態。
這個心態是所有修行的心態。就是諸位!你做功課的目的是要讓你進步的,要增上,你不是隻是做功課。所以,從進步的角度,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寧可少念,不可草率!我們很多人做功課沒有注意到,做功課是要增上、進步的,他就是把功課做完就算了,就含糊籠統。
我過去做過老法師的侍者。我在讀佛學院的時候,有一次去見海公師父,跟他請教一個問題。我從門口要進去的時候,從窗戶看到他老人家在打坐,他打坐的時候前面放一本經書,是《楞嚴經》的經書。他老人家是讀一段以後,就靜坐,在那邊思惟。他讀一小段,他眼睛就閉著,在思惟這個《楞嚴經》的義理。
就是說,今天你做功課的目的不是把它唸完就算了。你是不是能夠把這個文字的相轉到你內心去變成一種光明,那你的聞思就很重要了。你要怎麼樣?細嚼慢嚥。學佛最怕囫圇吞棗。你慢慢地去體會,這裡面到底佛陀想告訴我們什麼?在我們內心當中會建立什麼樣的觀慧?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你的心態,一定要知道,修行是要進步。你每天要進步,而不是把功課做完就好。那只是交代功課而已。
這地方就是兩個,第一個方法,第二個心態。你掌握這兩個原則,你就會受益了。
【學員提問】《法華經》上描述了很多時空相貌,有龍女的剎那轉身,有無量的過去相,也有佛陀給阿羅漢授記後講他在未來的各種時空相,無盡時空都不離現前一念心性,那麼阿羅漢和菩薩在佛陀授記前後,對時空相的體驗會有所不同嗎?
【師父答疑】這個時空相就是我們說的法界了。凡夫的時空相是業力變現出來的。我們先談談凡夫的時空相。凡夫的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