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章 第38集《妙法蓮華經》

五蘊就消失了。所以這個講到五蘊的生起跟還滅的一個對立相,這個就是權法了。如今在法華會上,就轉最妙的無上的廣大的法輪,這個法輪“是法甚深奧,少有能信者”,它的深奧就在於它永遠有辦法救拔你,不管你以前做錯了什麼。

我們說一下。《法華經》可以跟任何法門對接,但是它有條件。比方說,可能你過去生對於苦、集、滅、道修得很深,聲聞人的強烈點就是他對苦諦有深的感受,某種程度他是悲觀主義者。他對什麼事情,不是不喜歡,他覺得這個東西不能長久。他的無常觀就是說,這個事情還沒有結束,他就已經感受到無常的到來,所以我們也可以說他是個悲觀主義者。他從無常觀來看一切法,那一切法沒有價值,有為諸法都是無常、苦、空、無我。當然,聲聞法有它的好處,幫助你解脫,但它的缺點,障礙菩提道。

成佛之道難就難在哪裡呢?因為前半段跟後半段的重點不一樣。前半段偏重在空性,它要離一切相;但是你解脫道以後要走後半段,走方便道的時候它要即一切法。所以諸位,如果我們不會歸實法,看這個權法,完全心外求法來看,那解脫道跟後面的方便道幾乎是完全不同的路子,前面要空觀,後面是假觀。所以如果你不學《法華經》,這個對接就很難。

但是學了《法華經》,我們經常心外求法的人,怎麼樣會歸一念心性,這個地方有一個重要的關鍵。諸位你一定要記住!就算很多人修了《法華經》,他還是沒辦法操作一心三觀,因為他的攀緣心習慣向外。我們以前遇到了煩惱是攀緣世間的五欲,學佛以後,如果還是用攀緣心去攀緣一個無常、無我的法,來對治我們在五蘊所生起的分別——就是,我們用攀緣心去起煩惱,如果我們也是用攀緣心來學法,到法華會上要內觀就難了。

所以它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叫做方等般若時,就是法空的思想,就是無生的思想。諸位!你從有所得的心要回歸到一念心性,無生是關鍵,就是無所得。他的意思是這樣看的,就是一切法“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你今生是怎麼來的?是因緣的力量而出現的,它不是本來就有,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所以,在你生之前,你前面是一片空白。所以我們的生命是從空性而顯現出來的假相,生命是無中生有。簡單講,說你從什麼地方來?你說我從前生而來。錯!你前生的因緣消失了,你還講前生!每一段生命都是個體。雖然輪迴是相續,你死了以後,你的前生已經還給空性了。其實我們每一期生命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都是一個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所以我們今生從什麼地方來?嚴格來說從空性而來。你這個業力本來是無相的,但是累積到一個程度,突然間,“啪”,現出來。那麼今生的業力用完以後,你到哪裡去?回到空性而去了。所以人生只有過程,因為開始之前是沒有,死亡以後也沒有。

所以結論:人生無所得!

這個智慧非常重要!你一定要觀無所得,你才會心甘情願地把攀緣心放下。就是說,人生無所得,你攀緣什麼東西呢?人生只是借假修真,人生不是讓你去得到,人生是歷練。所以,一個人要從一種向外的攀緣迴歸到法華的思想,從權法回到實法,如果不修般若法門,即便是明白道理,你也操作不起來,因為你習慣了。

就是,我們以前是攀緣心,攀緣什麼?攀緣世間的五欲。等你學佛以後,還是攀緣心,換湯不換藥;好一點,攀緣三寶的境界,但是本質還是攀緣。

那怎麼辦呢?所以佛陀必須有般若的法門。就是說,你不可能得到任何東西,“饒你會思量,終歸罔象”,所以無生。無生以後你攀緣心就調伏下來,調伏下來以後你就開始內觀了。一個人內觀、往內收以後,那人生對你來說叫做“歷事煉心”,那你才真正進入法華的實法的概念。就是先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