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觀的法身佛。她雖然是現一個業報相,但是內觀真如跟你煩惱重不重、業障深不深沒關係。
所以這個地方佛陀舉出了業障的相狀跟逆緣的相狀,來示現兩種成佛:成就事修的應身佛跟理觀的法身佛。這兩個故事當然都很感人,釋迦牟尼的捨身命手足,龍女的轉身成佛。
那麼淨土宗,我們說一說淨土宗的帶業往生。其實淨土宗可能更偏向於龍女的成佛方式。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淨土宗的特點是時間緊迫。沒有一個人規劃說我來生才往生的;你說來生再往生,你講這句話,那等於表示你不是修淨土宗的。因為來生誰知道呢?淨土宗你今生就要成就。淨土宗的好就好在它可以帶業往生。
但它也有缺點,它沒有時間等你。你說我走難行道,我不著急啊。我今生只要怎麼樣?我增上就好了。所以你看難行道的人,其實他沒有時間壓力。淨土宗其實某種程度上有時間壓力,因為臨命終就看輸贏了。所以淨土宗沒有太多時間讓你事修。當然這個也不是重點,淨土宗的成敗是怎麼樣?理觀的智慧,看誰能夠把業帶走。
諸位!你學過唯識學就知道,業力是跟你的心識有關係的。你心收起來,心若滅時罪亦亡。所以,臨終的正念不是偶然的,取決於你晚年的收心。說你這個人唸佛念得那麼多,你一天念三萬聲佛號,那不表示你會有臨終正念;要看臨命終的時候你的所做所為,你的心是不是在往內收。如果你今天沒有收心,那麼你在佛堂當中唸佛很專注,出來以後還是攀緣,那表示你這個業力沒辦法帶走,你這個業力是不可攜帶。那你臨終的時候會變成怎麼樣?你的願力現前,你的生死業力也會現前。那對不起,它是熟境界, 你的願力絕對抵不過你的業力。
所以,一個人臨命終會不會達到正念,大概你往生前五年是一個指標。當然我們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往生,大概你這五年的心有沒有收起來,就是你臨終前那五年是關鍵指標了,就是收心。收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理觀。
所以淨土宗,你會念佛,他也會念佛,其實你念一萬聲跟他念兩萬聲,意義都不大,意義不大。因為往生與否不在於你持名的多少,就在信願。那麼信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關鍵在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每一個都會。看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誰不欣求呢?關鍵是你能不能從娑婆世界你熟悉的煩惱、業力裡面走出來,就是你有沒有辦法走出過去。你娑婆世界走不出來,你沒辦法去規劃未來,你與這娑婆世界不斷地糾纏不清嘛。
所以諸位!其實你慢慢學《法華經》會知道,到了晚年,成敗關鍵就是理觀的智慧了,就是迴光返照。所以,放下只有一個前提, 就是看破。你生命的本質沒有看破,你怎麼放下呢?我跟你講,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不管他活得痛苦快樂,你相不相信,你找一個業障最重的人抓過來,他對今生也是心有千千結。你說他完全厭離娑婆,也未必。所以每一個人在一生中,我們不要講多生多劫,就講你今生,你走了這幾十年來,對娑婆世界是又愛又恨,各種因緣都有,恩怨都有。那這個時候你怎麼面對你的因緣法呢?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來就沒有因緣,只有這個有解,只有這一條路而已!
諸位!我再講一次,因緣是不能處理的。當你想要去處理因緣, 你就回不來了。所以,因緣能夠調伏下來,不是你去處理,你是因為看破放下而走出因緣,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臨命終的時候,你看,有些人佛號念得很好,但是他就不能往生。他走不出因緣所生法,他走不過去,心中有罣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所以淨土宗的修行人,最好把龍女成佛這一段讀一讀,她從一個業報身怎麼樣轉身成佛的?就是直下承當——“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