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土中,只有一乘法,它只有一條路。你只要不內觀,你就跟成佛之道完全沒有關係,不管你修什麼法門,完全沒有關係,叫做遠離無上菩提。所以它的指標就是內觀跟外緣這個差別,那麼多寶佛親自作證。
看第二段。
(二)本品正意,本師唱滅,勸人宏通妙法,故以多寶如來出現聽經,以勸發行人對於“持經功深,宏宣德廣”,令生信解。
第二個,<寶塔品>的第二層意思就是,釋迦牟尼佛即將入滅,因為佛陀講完《法華經》,再講一個《大般涅盤經》,就準備要入滅了,所以他住世不久了,他希望能夠怎麼樣?勸末世眾生能夠弘通妙法,所以以多寶如來的出現聽經來勸發行人,對於持經的功德深厚、對弘經的福德廣大產生信解。就是透過多寶佛的讚歎,它這前面是作證,這裡是讚歎,讚歎“持經功深,宏宣德廣”,希望大家,是不是有一些大菩薩來負責在末世流通《法華經》的一心真如的思想?第二個是讚歎。
第三個是普勸,看第三段。
(三)前面< < 法師品> > ,已示弘經方軌。今品則明成佛須經多劫修因,歷經艱難,全憑願力方得攝持不退。故舉多寶如來示範,以願力故,於無量時空中,從地湧出,以勸信流通妙法。
前面的<法師品>講到兩種法師,自受用跟他受用兩種法師。那麼這一品講到成佛的過程,要經過多劫的修因,歷經艱難,所以講到菩提願了。其實在《法華經》裡面,真正強調菩提願的就是<見寶塔品>。其實我們看前面的<法師品>,還是偏重在清淨心,強調觀慧;到了<見寶塔品>,就講到誓願了。這兩個是分不開的。其實成佛的因地,清淨心跟菩提願是分不開的,空觀、假觀是分不開的。
那我們發菩提願跟誰學習呢?跟多寶如來學習。多寶如來滅度了;其實一期的應化身,正常情況,他把自己多生多劫積功累德創造的國土、把這一期教化結束以後,他應該是事情了了。但是他又發願,就是我在滅度的時候,我還要繼續發願下去,我的肉身不壞,然後十方世界只要有佛陀說《法華經》,我一定要到現場讚歎證明。所以,他的菩提願不是成就佛身、淨土,他的菩提願是要生生世世為《法華經》作證。這種願力是作為示範讓我們來學習的。多寶如來雖然入了滅度,但是在未來的無量時空當中,他繼續一而再、再而三地,有佛陀說《法華經》,從地湧出,來勸信流通妙法。
所以這個地方就說明了有三層意思:第一個,作證;第二個,讚歎;第三個,勸我們發願。這三層意思,蕅益大師說,主要的意思就是第一個,作證,主要目的就是作證。蕅益大師說,多寶佛的作證有兩層意思:第一個,證前;第二個,啟後。它跨越了《法華經》的前半部跟後半部。《法華經》的前半部就是三週說法,開權顯實。那麼這個地方等於是怎麼樣?證明一佛乘的因。後半部呢?它是證明一佛乘的果,就是法身的功德。所以它一方面證明前面的佛陀的說法是正確的,一方面它等於是為開跡顯本請法,所以它涵蓋兩個。
這是簡要地說明<見寶塔品>的內涵。
戊一、長行 分三:己一、明多寶湧現;己二、明分身遠集;己三、頌釋迦唱募
<見寶塔品>分成兩科:一個是長行,一個是重頌。長行當中分三科。三科當中先看第一科的“明多寶湧現”,這個多寶塔是怎麼湧現的。有六科。
己一、明多寶湧現 分六:庚一、現塔之相;庚二、諸天供養;庚三、多寶稱歎;庚四、時眾驚疑;庚五、樂說請問;庚六、如來垂答
庚一、現塔之相
,!
六科當中,我們看第一科的“現塔之相”,就是寶塔出現是什麼相狀。
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