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章 第71集《妙法蓮華經》

稍作休息,他可以休息五天、七天。當然不能超過七天,如果超過七天,他出來以後身體就敗壞,氣血就完全斷了。所以他能夠在空性當中在今生作安穩想。

最關鍵的是他死了以後,他把空性涅盤當作滅度想。他認為這個是他唯一的一生修學的皈依處,進去以後就不再出來了,就生滅度想。

這是藏教。

通教的菩薩就好一點,“如父過險”。通教菩薩對這個城堡他是怎麼想呢?就是有一個父親,他要經過這個災難的險道,那麼他是怎麼辦呢?他一腳在城內,一腳在城外。他為什麼不全部進去呢?因為“憶其子故”。聲聞人比較沒有大悲心,所以他看到空性涅盤就一頭整個栽進去了。通教菩薩好一點,他身體進去一半,他一半安住空性、一半面對因緣。為什麼他不全部進去呢?因為他大悲心“憶其子故”,所以“從城入險”。他一方面安住空性的涅盤,一方面一半就進入這個三界的險道,扶習潤生,而終究不以空性為證。這是通教菩薩,他進去一半。

那別教菩薩,他也不知道這個空性的涅盤——這個城堡是如夢如幻的,他也把它當真實。但是他好一點,他是把這個城堡用來防止危險。別教的菩薩行菩薩道的時候,這菩薩道有時候疲累,疲累時他暫時入這個三三昧,空、無相、無願三三昧,稍作休息,或者作一個防禦。所以他從城門過而不入,他不以這個空性為究竟。

所以,藏、通、別這三教,它們的差別:藏教是全部投進去涅盤,他不再出來了;通教是身體進一半,他留一半,他要度化眾生的;別教是基本上不進去,他是偶爾用來作一種防禦的功能。但是這藏、通、別三教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把空性涅盤當作真實有。只有圓教的思想例外。

圓教的思想的角度,它不從因緣來看事情。從因緣的角度,那空性涅盤當然是真實的。他因為從心性的角度來看一切法是如夢如幻,所以,圓教思想認為說,煩惱是如夢如幻,生死是如夢如幻。既然煩惱是如夢如幻,那你就不必刻意去斷它,你只要轉變就好。所以,城堡也是如夢如幻,用如夢如幻的空性來調伏如夢如幻的生死。

所以,能夠稱為“化城”,那是圓教的圓滿思想,因為他真的把空性涅盤當作唯心所現的一個假相。他借假修真,他可以受用,但是他不住。

這個地方很重要!諸位!三乘共坐解脫床。很多人行菩薩道,他怎麼說?他說,我不了生死,我生生世世在輪迴當中陪著眾生成長。這個根本就不合乎佛陀的經文,佛陀沒有這句話。誰說菩薩不了生死的?三乘共坐解脫床,只是他們解脫的方法不一樣。就是說,在生死輪迴跟成佛中間一定要有一個涅盤作過渡,只是你是用什麼方式來了生死。你把涅盤當究竟,你生死了了以後你就不出來。你生死了了以後再出來,就是菩薩。所以每一個人都要經過涅盤的,沒有例外。

所以蕅益大師說,你不要以為圓教修學可以減少很多的過程。你說,欸,我圓教的,我一念心性本來清淨,所以我看煩惱跟生死是如夢如幻的,所以我不需要了生死。執理廢事!蕅益大師說:“譬如一刀千紙。”就是說,圓教的刀比較利,它切那個紙的時候,可以一刀千紙。但是,注意下面那一句話:“歷歷分明。”圓教了生死是快速的,但不是它不了生死,他這個刀切下去,這一千張紙還是歷歷分明。就是這個刀比較銳利,叫“一刀千紙,歷歷分明”。誰跟你講說圓教人不了生死的?你是一個生死凡夫,你充滿了煩惱,充滿了老病死,你怎麼行菩薩道?你自己的事情你都沒辦法解決!

,!

所以我們看,藏通別圓四教都必須要操作空性涅盤,沒有例外,只是他們操作的方法技巧圓教最圓滿。因為圓教一開始就知道這個如夢如幻,所以,他用如夢如幻的城來抵抗如夢如幻的生死。這個就是化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