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觀機,先觀你的根機。
第四個,示以法要,“我是一切知者”。佛陀用三智成就門,用空、假、中三觀。佛陀看這個人煩惱重,先用空觀來作調伏,再用假觀的功德來引導你,然後再用中觀來做一個空有的平衡。所以觀完機以後,佛陀用空、假、中三種智慧來引導眾生。
“一切見者”,這是五眼觀見門。佛陀有五種眼:肉眼,就是我們一般的這個色身;天眼,就是禪定所生的;慧眼,是見空性,見到真諦的空性;法眼是見俗諦,就生起假觀;佛眼是見中道,中道第一義諦。這五眼表示,佛陀一般觀機以後能夠開導五乘法門。這個五眼表達的是五乘法門。
那麼怎麼表達呢?“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就是三種不護門。三種不護門就是說三種自在力。我們凡夫的身口意因為有煩惱跟障礙,所以他要稍微地調整保護。佛陀的身口意任運隨智慧行,佛陀不用保護,就身口意隨智慧行。
比方說“知道者”,佛陀意業得自在。佛陀跟眾生接觸的時候,他能夠知根、知法、知時、知處、知方便。他能知道你的根機,佛陀知道用什麼法攝受你,知道什麼時間點下手是最好,知道是在什麼處所,知道用什麼方便。佛陀是知道者,意業得自在。
,!
第二個,“開道者”。佛陀的身相得自在。佛陀可以現出各式各樣的身相來攝受你。
“說道者”,就是口自在,佛陀能夠用五乘的教法來做廣泛的開合。
總而言之,“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這段是說明佛陀的心是大悲平等,佛陀所說的法是圓滿無缺的。
但這個地方有問題了,就是說,佛心是平等,法門是圓滿,那麼為什麼大家學佛的結果,來生是各走各的呢?那就是每一個人無量劫來熏習的善根有所不同。
舉一個例子。蕅益大師說,你看佛陀講《阿含經》,《阿含經》你開啟,沒有大乘法,從肉眼來看是看不到大乘法,全部講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全部都是四諦。但是佛陀講《阿含經》的時候,天人在旁邊聽,講完的時候八萬天人發菩提心。你怎麼解釋呢?你把四諦法定義作聲聞乘,合理嗎?就是說,這個人的善根強,他聽到的是四諦,原來三界是痛苦的!一般情況,知道三界的痛苦,我們會起出離心。但是大乘種性的人知道三界是痛苦,他起大悲心,他不是要出離。所以佛陀講《阿含經》,八萬天人發菩提心。佛陀講《楞嚴經》,摩登伽女聞大證小,證得小果。《楞嚴經》裡面佛陀是講“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是不存在的、真如是本具的,摩登伽女在座,竟然證得阿羅漢果。你說《楞嚴經》不是大乘法嗎?
所以,用法門本身來定位一個法的高低,在《法華經》已經不存在了。你沒有把眾生的根機的因緣放進去。你不能說,《楞嚴經》是大乘的,那每一個人讀都得大乘。未必!有些人讀《楞嚴經》是為了人天福報,他只是把誦經當功德想,所以他誦完《楞嚴經》,可能也就得到人天福報。
就是說,同樣的雨水,每一個人其實是各取所需。也就是說,善根要增上,除非你今天能夠自我突破。你看,科學家有做一個證明,跳蚤。跳蚤是可以跳來跳去的,後來科學家拿一片玻璃放在跳蚤上面三公分的地方,這個跳蚤往上一跳,碰到玻璃,它產生記憶。它生命的經驗告訴它說,我不能跳這麼高,跳這麼高會產生痛苦的感受。科學家再把這個三公分的玻璃往下降到兩公分,這個跳蚤跳到兩公分又碰到玻璃,它告訴自己說,我不能再跳兩公分,我要跳得更低。最後,這個玻璃壓到跳蚤身上的時候,它再也不跳了。它是一個不會跳躍的跳蚤。為什麼?生命經驗產生了。這個就是因緣法。
就是說,作為佛陀,他會尊重你的因緣。你今天已經在因緣當中產生了這樣的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