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也有面對生死苦惱眾生的一個方便的智慧。從法說、譬喻說裡面,他得到的這樣的一個認識。這第一個。
,!
第二個,“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前面的法說佛陀為舍利弗尊者授記,譬喻說佛陀為四大弟子授記,所以他等於是前面已經看到原來聲聞人也是有資格成佛的,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復聞宿世因緣之事”。這個就是因緣說了,就是結會古今了。佛陀明白地說明,弟子們在大通智勝佛時是跟佛陀結下《法華經》的因緣的,這是第三個。
第四個,“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在因緣說當中,也表示出佛陀有廣大的知見力。佛陀能夠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些廣大無邊的時空,不離開佛陀的現前一念心性,就知道這個心性的偉大。
富樓那尊者經過這四個過程以後,他的內心是什麼情況呢?“得未曾有,心淨踴躍。”一種未曾有的清淨跟歡喜。這個時候從座位站起來,在佛前頂禮佛足,就默然地站在一邊。然後呢,目光就瞻仰佛陀,而且很專注,不願舍離。
這段經文等於是講到聲聞弟子的一個理解的過程,跟他最後的一個結果。
我們先看過程。過程正如蕅益大師說的,聲聞弟子,就算他是下根人,他也不是因緣說才成就的。他是經歷了法說、譬喻說,到最後因緣說,這三週說法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這是他的過程。
那麼下根人的最後的結果是什麼?他有兩個結果:
第一個,成就大乘的智慧。聲聞人從小乘的空性而對接到整個大乘的一心真如,當然他內心會歡喜。這就好像說,一個人活在一個水泡,小水泡,活在一個小小的我空的真理當中,突然間迴歸大海,看到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的一念心性;就是從一個鏡子的小灰塵迴歸到鏡子,從所迴歸到能,那當然心胸開闊,非常歡喜。這第一個,他的智慧,清淨心成就。
第二個,建立大乘的信心。這個地方當然主要是講因緣說了。他從過去生的宿世學過《法華經》,成就金剛種子,永不失壞,他只是一時的退轉,所以他建立了大乘的信心,等於是建立了清淨心、菩提願。從一種空性的涅盤,重新喚起他過去的善根力,清淨心、菩提願,所以他“心淨踴躍”。他這歡喜是這麼一個情況。
癸二、默唸領解
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為希有;隨順世間若干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拔出眾生處處貪著。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在前面的兩科,法說、譬喻說,弟子們領解以後,都要口述自己的領解,不管是用法說,不管是講譬喻,都是要口說。但是在因緣說以後,富樓那尊者作為一個下根弟子的代表,他是默然,他沒講話,這個地方有深意。我們看經文就知道。
他站起來跟佛陀頂禮以後,站在佛陀旁邊,他雖然沒講話,但是他心中有作意,有念想。他作了三個念想:
第一個,“世尊甚奇特,所為希有”。這個是佛陀的真實智慧。佛陀一心真如開出無量法門,一心開顯萬法,這是他真實的智慧。
第二個,“隨順世間若干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拔出眾生處處貪著”。這是佛陀的權智。佛陀能夠說是“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你貪求五欲,佛陀用涅盤寂靜引導你;二乘人對涅盤寂靜執著,佛陀用一心真如引導你。佛陀引導眾生那是一步一步的,這是講到佛陀的方便智慧。
第三個是他的重點,總結了。他第三個念想是很關鍵了:“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富樓那尊者讚歎佛陀的實智,讚歎佛陀的權智,他的總結是,希望佛陀能夠開顯我心中的深心的智慧跟我的菩提本願。
諸位!誰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