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心性上叫自悲敗種。雖然聲聞弟子跟隨佛陀長時間說法,他也看到方等時,他也看到般若時……其實我們回顧過去,佛陀講大乘法,聲聞弟子沒有一次缺席的,沒有缺席。他們也看到菩薩的功德,但是他認為自己做不到。他自己認為做不到,他自我設限,所以,即便他明白了法說、譬喻說的道理,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他道理懂了,但是他還是懷疑自己:我真的能夠發菩提心嗎?我是這種根機嗎?我的心長期處在寂靜當中,我已經灰身泯智了,我已經沒有度化眾生的熱忱了,我真的能夠重新發起菩提心嗎?第一個,他對自己能不能夠發菩提心產生疑惑。
第二個,得少為足。說,我發了菩提心以後,那我辛辛苦苦得到的涅盤……我得涅盤不容易啊!利根人六生,我花了六輩子,犧牲我的睡眠、飲食,犧牲我所有的慾望,我得到這個涅盤,我要放棄嗎?所以,他懷疑:我發了菩提心以後,我是不是從今以後就要失掉涅盤寂靜?我要投入人群,我要行菩薩道,那我是不是涅盤寂靜要失掉?佛陀必須要說清楚,就是說,你的涅盤寂靜本來就沒有失掉,它本來就是你內心的一部分,所以你發菩提心,你涅盤寂靜不但沒有失掉,你還得到更多的寶所。所以,佛陀必須要給聲聞弟子做兩種心理建設:第一個,建立信心;第二個,堅定他的智慧。
這一段主要的內涵,這整個因緣說,主要是建立信心,然後堅定他的智慧的理解,就做的這兩塊。所以,我們在進入經文之前要先了解,雖然整個因緣說很長,就這兩個重點。
己一、正說因緣 分二:庚一、先明知見久遠;庚二、正明宿世因緣
這個因緣說周有兩段,第一個,正說因緣,佛陀就講到過去的久遠一段往事。這一段往事牽涉到三段因緣,有三段因緣交接起來。
第一段因緣就是大通智勝佛,大通智勝佛的成道跟說法,這第一段因緣;第二段因緣就是釋迦牟尼佛的聽法,他聽《法華經》以後跟復講《法華經》,第二段因緣,釋迦牟尼佛;第三段因緣就是聲聞弟子,他聽完《法華經》以後的修學狀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所以,雖然因緣說很長,請大家記住這三段因緣,你就不會搞亂了:第一個是大通智勝佛,第二個是釋迦牟尼佛,第三個是聲聞弟子,這三段因緣構成了這一段往事,就是構成這段因緣說。
庚一、先明知見久遠 分二:辛一、長行;辛二、重頌
那麼佛陀講往事之前,先有一段的前言,“先明知見久遠”。就是那人家會說,佛陀!那事情發生這麼久,您老人家怎麼知道呢?佛陀說,因為我的知見力不可思議。佛陀可以知道無量劫的事情,佛陀先展現自己的自性功德力來建立信心。
我們看佛陀怎麼展現。在講往事之前,就說我的確有這個能力講的。
辛一、長行 分二:壬一、出所見事;壬二、喻明久遠
看長行,長行當中分成兩段。
壬一、出所見事
佛告諸比丘,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只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國名好城,劫名大相。諸比丘!彼佛滅度已來,甚大久遠。
佛陀為了要取信當下的聲聞弟子,說我有資格能夠講這件事,佛陀“先明知見久遠”。明知見久遠的時候,先標出當時的因緣事相。就說,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呢?是過去。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是過去。那麼過去有多遠呢?“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只劫。”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只,是印度四個非常非常大的數目,這些都是很大的數目,但是它是有量的數目,非常大。
在這個時間點,有一尊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