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學之前都有一些心態的準備的,有道前基礎才可以唸佛的。就是你要先培養信願,然後才持名,這樣子才叫做淨土宗。你張嘴就唸佛,你只是在唸佛,對不起,跟淨土宗沒有關係,因為淨土宗是要往生的。所以你看,外道也念佛,可能我們唸佛的力量還趕不上一貫道。但是他心中有信願嗎?沒有。所以他只是在唸佛,他跟淨土宗沒有關係。
淨土宗這個佛號是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要把這個佛號導歸淨土。導歸淨土你的心就是怎麼樣?用心去導歸,不是用嘴巴。是心作淨土,你這個佛號才會到淨土。就是“諸法無性,盡隨心轉”,佛號是沒有方向,諸法就包括佛號,佛號是沒有方向性的,它有可能變成人天果報,它也可能幫你消業障,所以“諸法無性”。那麼誰決定佛號呢?“盡隨心轉”。心為淨土,一切佛號就趨向淨土;你今天把佛號當作追求快樂,佛號就給你快樂。佛號是沒有方向性的。
所以你今天要往生,必須把你的心態調整成一種往生的心態。什麼叫往生的心態?兩句話: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講完了。你沒有往生的心態你怎麼會往生呢?其實唸佛的人非常多,我看到很多一貫道的人唸佛,你認為他會往生嗎?他不會往生,因為他心中沒有往生的心態。他根本不想往生,他怎麼會往生呢?
我們讀《法華經》,我們知道,佛陀永遠不會改變我們的。如果佛陀可以改變我們,那佛陀不要講權法了,只講實法就好了,那麼費勁幹什麼呢?因為佛陀不能改變我們的心態,佛陀不得不為實施權。你不可能說,釋迦牟尼佛改變不了我們,阿彌陀佛可以改變我們,不可能。你不想往生,阿彌陀佛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個佛號變成糖果吃掉了。
所以,調伏煩惱很重要,憶佛唸佛也很重要,它是兩塊的。就是讓我們對娑婆世界的攀緣心淡薄一點,讓我們對極樂世界的欣求好樂深一點。只要你對極樂世界的好樂心強過對娑婆世界的攀緣心就夠了,不一定要斷煩惱。強者先牽,就是你往生的願力強過生死的業力就可以了,哪怕超過一點點都可以了。當這個天平已經是傾向淨土了,你就可以往生了,強者先牽嘛。所以淨土宗就是說,你已經算佔盡便宜了,你不用斷惑證真,但是你至少要把你的心態調整順從本願,你不能老是想要順從娑婆。你要順從娑婆,阿彌陀佛也拿你沒辦法。
,!
順從本願是要調整的。我們凡夫無始劫來流轉生死,我們的心態可不是順從本願;你要順從本願,你就不是坐在這兒了。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唸佛,本來就是順從娑婆世界的,順從流轉的,所以要調整。當然要調整了,你不調整你是不會往生的。往生是要把心態調整過以後才會往生的,正常人是不會往生的。是這樣子的。
我們看最後一題。
【學員提問】做個修行人,若只接觸《楞嚴經》而不知《法華經》,這跟學習過《法華經》後的兩者差別為何?
【師父答疑】這個剛剛我們也稍微講一下,《楞嚴經》跟《法華經》的共同點,都是正念真如,都是把心帶回家。
《楞嚴經》偏重在破妄,它偏重在達妄本空,它破妄這一塊很厲害,所以我們會建議先去學《楞嚴經》。它會從無始的生死輪迴,告訴你本來沒有煩惱,本來沒有生死業力,本來沒有果報。它在清淨這一塊,離相清淨這一塊講得非常透徹,離相清淨。
《法華經》強調開顯自性功德,它會強調借相修心。就是說,當你明白《法華經》以後,你安住清淨心、觀照十如是,發菩提願以後,你所修的一切法都是成佛的資糧。因為你開始知道,你修的法你已經不求回報了,你要的是真如回報你。所以,學《法華經》的人答案就是說,我還是去拜懺,我還是去持戒,我還是做義工,但是我不求任何回報。你把因緣這個門關掉,真如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