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章 第59集《妙法蓮華經》

,“未曾說言,汝等作佛”。佛陀對於成就萬德莊嚴的佛陀,一開始絕口不提;佛陀只是告訴你,你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追求涅盤寂靜,遠離生死的痛苦。“而說我等,得諸無漏,成就小乘,聲聞弟子。”所以佛陀一開始知道,這個聲聞人他的特點就是要追求偏空的涅盤,成就小乘的功德,作為一個聲聞弟子,成就阿羅漢果。

所以,我們在操作權法時,要能夠成就,就是要怎麼樣?你要知道你想要什麼。權法操作有兩個重點,諸位要知道:第一個,你要知道你的痛苦在哪裡;第二個,你要知道你的希望在哪裡。痛苦跟希望。

聲聞人的痛苦跟希望,我們可以從一段偈頌看得出來。智者大師說,聲聞人就是修“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聲聞人就是怎麼樣?用無常觀來看一切世間。你跟他講說富貴,他看這個富貴是無常敗壞的,你一富貴,結果你一下子就沒有了。所以,從無常的角度,一切法都是痛苦的。無常故苦,因為你不安穩性;苦即無我。所以他對一切有為諸法不生好樂。

那麼,要什麼時候他才真正地得到究竟功德呢?“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聲聞人的功德是要生滅滅已,所以,他這個涅盤寂靜是不能容受有為諸法的,他跟有為諸法是排斥的,要“生滅滅已”寂滅才能現前。所以,為什麼說“知我樂小”呢?就是聲聞人的空性是帶有出離的,出離心的空性。

諸位!我們知道空性有兩種:小乘的空性是跟出離心相應的,大乘的空性是跟道諦相應。我再講一個偈頌,大乘的空性是怎麼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大乘的空性是因為因緣生、無自性而空,所以,它跟痛不痛苦沒有關係的。它不是從無常切入,它是從因緣切入。

也就是說,小乘的空性,重點在離開痛苦,所以這兩個目的不同。它是要出離痛苦,這個空性是用來出離痛苦的。大乘的空性,目的是要成就功德,它是要創造功德。所以,大乘是真空妙有,它的重點在妙有,它那個空性只是兼帶的,只是怕他有所得,怕他執著。

所以我們知道,同樣是一個方便門、一個空性,有無常空跟因緣空的差別。所以,“知我樂小”就是小乘的空性,它是一種帶有出離心的,因為它是從苦諦來啟發。它為什麼修這個空性呢?它遠離痛苦。而大乘的修空性是要創造功德,讓他功德更圓滿,他不能有任何執著,所以他就修空性。

一個是離開痛苦,一個創造功德。所以,這兩個空性不太一樣,就說明大小乘的差別。

:()妙法蓮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