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章 第20集《妙法蓮華經》

事情轉成你修行前進的力量。所以,假觀就是借相。這個相狀出現了,不管快樂痛苦,對我往生之道、對我成佛之道有什麼幫助,再把它借過來。如果你沒有本事借,起碼離開也可以。我就修空觀,我就不借了,也可以。

也就是說,落入日常生活,還是你平常的節奏。只是,在佛堂的功課是在你的規劃當中。日常生活是遇境逢緣,遇到刺激了再啟動。因為你沒有本事經常保持一心三觀的啟動,咱們沒那個本事。所以我們現在要求怎麼樣?第二唸的正念。

其實,你第二念正念成功,臨終的時候你就有把握了。臨終的時候,妄想一刺激你,你啟動正念。就是養成遇到妄想刺激的時候就啟動正念,養成這種習慣。其實要先啟動觀照,再提佛號才對。如果說,我直接提佛號。那叫事修,那你就不是它的對手了。如果你今天不把妄想拉到心性來,直接在因緣上跟它對撞,那你就很不利。所以我們遇到妄想、過去的業緣在刺激我們的時候,先把心帶回家,再來處理。先調整心態,再提佛號。

,!

【學員提問】第二個,假觀的修行不就是因緣所生法嗎?那麼假觀跟向外攀緣有什麼差別呢?

【師父答疑】不一樣。諸位!假觀的相狀,我們借那個相狀是在我們的規劃當中。比方說,我們到淨土去,我們要借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相狀。這個我們第三個題目會講到。我們借的相狀基本上日常生活是沒有的,比方說成佛的相狀,比方說往生的相狀。所以,假觀的相狀是在規劃未來。但是日常生活的相狀,基本上都跟你的過去有關係,就是還債,生死業緣。這兩個相狀,此相非彼相。有的相狀,你弄得不好是要墮落的。所以假觀的相是我們要規劃的相狀,日常生活的相是不確定的,那叫生死業緣。這樣懂嗎?

反正你的歷練,日常生活還是空觀。我再提醒大家一件事情,遇到事情不是馬上唸佛,馬上持咒,這是不對的。先修理觀再事修,先把你的觀行提起來再提佛號,先把心態釐清了。你一旦產生攀緣心,跟外面的相狀一執著,你提佛號,就很難修了。你要先拉到本來清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妄想;站在一種自性功德力的基礎之下來面對煩惱、面對敵人。你今天不把它拉到一念心性,直接跟它對撞,那你就不容易了,因為它是無始劫來熏習所成,而你的佛號是偶爾修學。如果完全從事修的角度、從因緣的角度,它是熟境界,你是生境界,你不是它對手。如果你今天不拉到一念心性,不靠你的自性功德力來幫助你,就在因緣上跟它對撞,我跟你保證你不是它對手。咱們今天在三界輪迴不是一天兩天的,這個妄想跟了你那麼久,你說消滅它就消滅它?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論因緣的話,它比你資深。

所以我們不能在因緣上修學,這對我們太不利了。這樣你們聽懂嗎?先調整心態,拉到心性,誰都不是你對手。這個就是自性功德力的好。先把自性功德力現出來,再來處理問題。所以我們遇到事情以後先講一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句話講完以後你跟相狀開始脫離。脫離以後再來面對它,再提佛號,那叫稱性起修。

【學員提問】師父慈悲!弟子覺得,假觀的操作是比較微細一點,就是這個部分想再跟師父釐清一下。師父第一個問題有提到,就是說假觀的基礎,是先有空觀才有假觀。

【師父】先有空觀,先離相。

【學員】那弟子舉個例子來跟師父請教一下,這樣的理解是不是正確。就是說,我們面對相狀作假觀的時候,我們腦袋裡面其實是起名言種子。

【師父】是的,安立名言。對的。

【學員】我們是安立名言的,那這種安立名言方式,其實跟我們一般凡夫在生活中腦袋裡面在那邊思考,這種模式是很像。

【師父】但是你這個名言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