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第22集《妙法蓮華經》

參禪的,他就以止觀的法門,啊,這個止觀是一切妙,第一妙法。用止觀來引導我。另外一個法師是學教的,他就把整個天台的教觀講得非常玄妙。

我們一個初學者,當然我們是學習所有老法師的優點,但是學完以後我們會想一個問題,持戒、止觀、教理到底哪一個比較重要?我想每一個初學者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因為佛教很多元化。就是,佛陀講這麼多法門,我到底應該怎麼做?一開始我們在法門當中產生疑惑,因為太多門了,不知道進哪一個門。後來我慢慢學經典,看了蕅祖的開示,我終於找到答案:原來我們不應該注意法門,重點在目標。你要用目標來引導法門,叫做稱性起修。

所有的法門的重點,就是啟發清淨心跟菩提願。你怎麼樣能夠做到這一點,這個法門對你就是妙法。如果你今天不知道這個道理,你執著那個法門,你只是想要透過這個法門來修因證果,那你失去了佛陀的本意了。方便固然有多門,但是請你記住一件事情,佛陀的目標只有一個:開顯自性的功德,啟發你的菩提願。就這件事情。

所以,我們可以從目標來檢驗我們的因地對不對。就是說,你今天這個法門越修越執著,結果你自己把自己綁住了,那這就不是佛陀的意思。佛陀前面講得很清楚,我們再把佛陀這句話看一下。佛陀“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幹什麼呢?令離諸著!結果你自己從法門當中把自己綁住,這個就違背佛陀的意思了,背道而馳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佛陀所有的言辭,都是一念心性具足,所以發動出來。就是,雖然“方便有多門”,但是它的方向是很清楚的,就是清淨心跟菩提願。就是依體起用,從一念清淨心的角度而開出無量的法門;眾生從無量的法門回到清淨心。就是一個這樣的過程。

你現在把這個道理弄清楚以後,我們可以開出真實相了,佛陀開始講真實相了。就是說,到目前為止佛陀講了兩件事:一個權法,一個實法。權法就是因緣果報的修證,實法就是一念心性的安住。這兩個怎麼融通呢?這個就是下面的重點,也是本經的重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有人說〈方便品〉是整個《法華經》前半段開權顯實的核心,那麼這段經文是整個〈方便品〉的核心。也就是說,你把這段經文弄清楚了,半部的《法華經》,什麼叫開權顯實,你就瞭解。開權顯實就是你怎麼把因緣修證的權法跟一念心性的安住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你怎麼把佛陀所現的瑞相跟那一道光明圓滿地結合在一起。怎麼結合,這以下經文要說明了。

止!舍利弗!不須復說。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這段經文我們先做理論的論述,再做實際的操作。

“止!”佛陀就止住舍利弗說:“不須復說。”我知道你現在有很多話要講,你有很多疑惑。你先不要講,我先告訴你權法跟實法的關係。佛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這種權實二法的操作是怎麼回事呢?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就是,當我們把因緣的修證跟一心的安住合起來,這個就是諸法的真實相,就是圓滿的相狀、圓滿的功德。

那麼什麼叫諸法實相呢?所謂諸法有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乃至於本末究竟等。前面的“如是相”到後面的“如是報”不離開一念心性,妙因妙果不離一心。我們解釋一下。

為什麼這個十如是是諸法實相呢?天台的慧思禪師有三轉讀法。

第一個,我們看“如是相”這三個字,他是把它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