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趁著大中軍大批出關之時,派他們的阿里哈超哈營襲擾大中軍的出兵行動。
而隨後出關的便是大中軍的其它兵種,先是步兵緊隨騎兵之後出關列陣,在關外結陣穩住了陣腳,隨後出關的便是一支支炮隊,這些炮兵們駕馭著拖曳炮車的騾馬,魚貫出關,迅速的在步軍方陣之間找到了他們的位置,並且很快便摘下了騾馬牽至了兵陣之後,炮車分開,火炮展開,彈藥車則迅速的擺放在了大炮後面的安全位置。
除了騎兵步兵炮兵三個兵種之外,這次隨軍出戰的還有工兵和輜兵,不過輜兵這次可不是運送糧秣物資的,所有出戰的輜兵推出城外的皆為一輛輛用堅木所造的戰車,平時行軍則裝運物資使用,戰時放列便構成了一道堅實的臨時城牆,作為野戰,他們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兵種,所以他們被帶出關城,不算是奇怪的事情。
至於工兵不用說了,他們自有專門的用途,佈陣之際他們可協助主力兵種臨時緊急構築防線,進攻的時候隨軍衝鋒,負責掃清途中的障礙,總之他們雖非主力,但是卻作為一個大中軍專有的專業兵種,現在是經常性的出現在戰場之上。
肖天健出城之後,參謀部的參謀們便緊跟在他的身邊,除了作為他皇帝象徵的那面大中朝織金大龍大纛之外,還有其他各種旗幡。
隨著傳令兵手中的令旗飛舞,一道道指令被迅速的傳達了下去,這種佈陣之事,肖天健現在早已不用親力親為了,自有參謀人員負責按照計劃進行安排,而各支出戰兵馬,只需要他們的傳令兵隨時盯緊中軍令旗,接受指令之後,便可以隨著命令調動兵馬了。
所以雖然數萬大中軍潮水一般的從各個關門處湧出,但是在中軍官的指令之下,這些出關兵將根本沒有出現一般情況下其它軍隊很容易出現的混亂局面,各支兵馬都迅速的按照命令抵達了他們的位置開始列陣,整個數萬兵馬都在中軍官的排程之下如臂使指一般的進入到了他們指定的位置並且完成了集結。
吳襄對於這種出關和建奴交戰的事情,是撈不到手的,雖然他和他麾下的那些明軍舊部兵將們也都很想趁著這個機會能在他們新主子面前表現一下,可是他們的請戰還是被肖天健溫言拒絕了,肖天健告訴吳襄,雖然出戰有功可撈,但是關城也必須要留人駐守,以備不時之需,所以讓吳襄麾下的這些官兵都留在關內駐防,僅以大中軍的舊部出關應戰建奴。
所以吳襄只能無奈的率兵留鎮山海關一線,作為後應人馬,負責駐守山海關,只能帶著部下兵將們在關牆之上,眼巴巴的看著肖天健領兵出戰。
第九十三章 三順王
當看著這麼多大中軍人馬潮水一般衝出關城之後,幾乎讓他們眼花繚亂的便迅速的在關外完成了重新集結,吳襄不由得哀嘆,幸好沒有讓他帶兵跟著出戰,要是他也領兵跟著出去的話,這次單單是在關外集結,恐怕他和他手下的這些兵將,就丟人丟到家了,他相信以他麾下的這些官兵,根本無法看懂大中軍的那種令旗的含義,也肯定無法跟其他大中軍兵將一般,迅速的在軍令之下完成集結和佈陣,所以他們如果出去的話,也只會給大中軍添亂,讓人鄙視他們,今後成為笑柄罷了。
所以吳襄對肖天健的控兵能力,可以說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僅僅是中軍官一個人,便輕輕鬆鬆如臂使指一般的對著數萬大軍完成了調集,於是單憑此種作風,便可以看出來,大中軍確確實實是一支訓練有素,組織有效的精銳之師,這一點根本不用再懷疑了,如果他們還打不過建奴大軍的話,那麼這世上還有誰能是建奴的對手呢?不由得吳襄又開始暗自對自己這一次明智的選擇慶幸不已,幸好他選擇了投靠大中朝,要不然的話,這會兒估摸著即便是他領著建奴入關了,只要碰上大中軍,他和麾下的這些兵將們,照樣也肯定像前些日子打死的那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