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費吹灰之力,官府和城中守軍便主動開城獻降,其餘的雖然進行了抵抗,但是抵抗也並不激烈,守軍之中有人倒戈一擊,頓時便宣告城破,到了十一月的時候,整個南直隸也僅剩下了東北部的淮安府和寧國府兩府尚沒有被刑天軍所破,但是隻要刑天軍會師北上,這兩地估計也很難堅持多久。
南京被破的訊息很快便傳至了京師之中,崇禎聽罷之後當場便哭暈了過去,朝野更是一片哀聲,那些朝臣勳貴們更是一個個如同驚弓之鳥一般惶惶不知所措,到了這個時候誰都知道,大明恐怕是要徹底完了,刑天軍攻下了南直隸之後,朝廷已經失去了最大的財政來源之地和糧食供應的基地,而朝廷可以控制的地域也僅剩下了北方京輔和山東這兩省之地,政令已經無法有效的傳遞到其餘的行省,更不可能再接受到其他行省的支援了,就更不用說是重振起來,將刑天軍給滅掉了。
所以雖然崇禎哭暈過去,也無濟於事,他們只能惶惶然留在京師之中,等待著天下傾覆的這一天的到來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班底
肖天健在領兵打下了南京城之後,也不再繼續領兵對南直隸其它地方進行攻擊了,他轉而留在了南京城之中,開始將精力投注在了新的事情上。
到了這會兒,刑天軍已經將中國最富庶的地區基本上控制在了羽翼之下,問鼎天下的時機可以說已經是徹底成熟了,刑天軍文武諸臣到了這會兒,也紛紛開始進言,請肖天健立國,勸肖天健登基稱皇。
而肖天健自己也並不反對,他親親苦苦的從一個人開始,拉起隊伍起兵造反,為的是什麼呢?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現如今他可以說已經成功了一半還多,在政治上也已經很有必要建國,名正言順的和大明朝廷分庭抗禮,然後揮師取下這個天下。
雖然他起兵造反,是為了這個為了這個風雨搖曳之中的民族,可是登基稱皇確實也是必須的道路,以他目前的聲譽,除了他之外,誰還能坐這個天下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文武諸臣跟著他起兵造反,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他立國之後,每個人都能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出身,誰能一直揹著這個賊名呀!
而且刑天軍這個稱號也不可能一直沿用下去,畢竟刑天二字本身就代表著叛逆,雖然也代表了不屈的精神,可是到了這個時候,如果他肖天健想要取代大明朝廷的話,再用刑天這二字顯然就已經不合適了。
這也是肖天健當初在準備推出貨幣的時候,沒有取名刑天幣,也沒有使用刑天圖案,而改用了中國人的圖騰龍的名字和圖案來推出中華龍幣的原因,龍才是真正中國人認同的圖騰,只有正統才能使用龍的圖案,這一點上下幾千年在中國人心目之中都是無法改變的,這也代表了肖天健今後要立國棄用刑天二字的心理,一切其實都已經在暗中鋪墊了。
所以南京城拿下來之後,這個眼下大明的另一箇中樞也就已經落在了肖天健手中,各種立國的條件可以說都已經成熟了。
而刑天軍許多文武其實在請肖天健立國稱皇這件事上,也都很迫切,在很早之前,肖天健剛剛控制河南全境的時候,便已經有人提出了這件事,後來肖天健以條件不成熟為由,將這個提議擱置了起來,後來在打下武昌府的時候,又有不少人再一次提出了立國的動議,可是肖天健還是婉拒了這個提議。
但是現在肖天健在打下南京城之後,卻沒有任何理由再拒絕這種提議了,因為他是他這個利益集團的代表,他手下有太多人都期待著這一天,他不能一直就這麼無限期的拖下去,而且下一步他要繼續進討大明,要奪取整個國家,那麼接下來也卻是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來將大明取而代之。
於是在拿下了南京城之後,以李進德、牛金星等文官便立即上書肖天健,陳請肖天健在南京立國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