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果攻打南京城這樣的城池的話,這七萬人卻還是顯得數量有點不足,更何況丁啟睿在南京城內外城郭之中,便陳駐了幾乎同等數量的官軍,如果再動員南京城內的民壯助戰的話,如果老百姓支援朝廷的話,那麼輕輕鬆鬆再劃拉出來十幾萬助戰民壯是不成一點問題的。
直到眾將徹底瞭解了南京城的情況之後,所有人都不得不收起了先前輕鬆的心情,重新重視起了這次的攻城戰。
從收回的請報上來看,丁啟睿很清楚官軍的弱點在什麼地方,所以這一次他在南京集結重兵的時候,壓根就沒有考慮過派兵出南京城在城外擊敗邢天軍,而是將這七萬大軍盡數都放置在了內外城郭之中,先以外城土城牆設定第一道防線,大部分兵力都陳布在了內外城郭之間,外城諸軍合計兵力達到了五萬之眾,而丁啟睿為了確保南京城不失,除了外城之外,在內城裡面,也陳駐了兩萬餘精銳,這些才是官軍的骨幹,做出了一旦外城失手,便立即撤入內城繼續死守的架勢。
而且為了保證南京城不失,另外也方便控制外城的官軍,丁啟睿將大批糧秣彈藥都放在了內城之中進行儲備,定時劃撥給外城駐防的官軍,以防一旦外城失守,便損失掉大批的糧秣,所以只攻佔外城的話,遠遠達不到攻打南京城的目的,內城的官軍還是有能力堅守內城很長時間,邢天軍即便是取下了外城,也可能會因為無法承受巨大的糧食消耗問題,而不得不最終撤離南京城。
所以這一戰說實在的讓誰來打,都不會好打,哪怕是邢天軍這樣強悍的軍隊也一樣,關鍵就看城中守軍計程車氣如何了。
恰好這一點上,形勢對刑天軍卻比較有利,城中官軍數量雖然不少,但是大多數都是近一兩年來,剛剛被丁啟睿招募起來的兵馬,官軍的操練大家誰都很清楚,好的情況下,一個月操練兩次也就算是不錯了,有的官軍被招募起來之後,官員們少不了要貪墨虧空糧餉,有時候一兩個月還不見得能操練一次,比起刑天軍幾乎閒暇時候天天都要操練,他們的訓練程度可以說是非常可憐。
另外南京守軍並不是都是南京一帶的人,丁啟睿為了守住南京城,幾乎將南直隸能呼叫的官軍都給調至了南京城,其中既有揚州府、鎮江府、松江府、常州府的官軍,也有本地應天府的兵馬,更有一些是從徐州調來的兵馬,當然也少不了收攏的太平府、池州府、安慶府以及廬州府等地的潰兵,所以編成非常混雜,這些官軍之中真正能打的兵將不多,善戰的軍將也更是鳳毛麟角,孫應元大致算是其中最能戰的一員大將了,其餘的那些各府調集來的軍將,可以說大多都是酒囊飯袋,撈錢的時候手伸的比誰都長,但是打仗,呵呵!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官軍數量雖然不少,但是號令並不統一,每個軍將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其中甚至有人早已暗中和刑天軍已經在聯絡投降之事了,所以在這一點上,肖天健對於打下南京城還是有相當的信心的,不過這些事情肖天健暫時不會對部下們輕易透露,畢竟牽扯著一旦訊息走漏的話,可能會影響很大,所以肖天健在通報敵軍情況的時候,將這一點給隱瞞了下來。
不管任何朝代,到了末期的時候,往往都會出現一些能臣忠臣,但是更多的卻會出現大批的貪生怕死之輩,到了這個時候,其實許多官吏乃至是軍將們,也都看出來了,大明這座大廈已經是到了將要傾覆的地步了,朝廷眼下已經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來對付這支刑天軍了,所以有人便開始暗中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