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看著其於紙上寫出的這幾個字,駱秉章的眉頭微微一挑,有些不解的看著張亮基。

“火土金水木!”

若是換成其它人或許不知道張亮基在說什麼,但對於寒窗苦圖三十餘年的駱秉章來說,他自然知道張亮基在說什麼,他說的是前朝皇家的輩份。

“哼哼,本就是無稽之談,靖難之後又焉此支存世!”

雖是本朝之官,但對於駱秉章來說,於前朝之事卻極為了解。

“那儒齋可曾記得史書中所載的“建庶人”!”

“建庶人!”

詫異的睜大眼睛,儘管“建庶人”於明史中所載不過數十字,但這被稱為“建庶人”的朱文圭,確實是前朝建文帝的後人,其兩歲被幽禁於中都廣安宮,直到五十六七歲方才被放出。

“有天命者,任自為之。”

在駱秉章的驚訝中,張亮基又道出了前朝英宗釋建庶人時言道的話語。其實最初他亦未曾將朱宜鋒與建庶人,更未曾將其與前朝聯絡在一起,因為他本人亦未曾將此聯絡在一起,他之所以會提及此事,全是因為胡林翼當初於嶽州城下與其的徹夜長談。

也就是在嶽州城下,胡林翼羅列了數個人名,那是漢督朱家先祖的姓名,也就是在那些姓名中,他發現了一個詭奇之處。

“朱勝齊、朱勝東、朱順燦、朱順西、朱道明,朱道埠、朱宜鋒、朱宜濤……”

詫異的看著紙上的羅列的姓名,駱秉章隱隱的猜出了一些事來。

“這些……”

“你看這些字……”

將“齊”、“西”、“明”、“濤”皆換成另一通音或近音字之後,駱秉章立即看懂了一切,他驚詫的看著紙上的姓名。

“朱三即王士元,著凌遲處死。伊子……俱著立斬。”

在駱秉章的詫異中,張亮基道出了“康熙四十五年的朱三太子案”,然後頗是語重的說道。

“當年清兵入關後,各地明皇室幾被誅殺淨盡,僥倖逃脫者,無不是隱姓埋名,漢督祖上為求自保,雖不曾易名更姓,雖遵祖訓,卻又不得不謹慎對之,其沿用皇明之輩份,但其名卻藉以通假字,如漢督之父,諱朱道明,漢督諱朱宜鋒,如此錯輩通假自不為外界所警,如漢督二叔者,雖為朱道埠,而其子卻為朱宜濤通假“鋾”……”

張亮基口中的“漢督”亦是大漢都督府的大都督,而“漢督”一名正是由其所稱,現在已經為人們所接受,在別人看來,這“漢督”之名不過只是一個稱謂,但是於張亮基看來“漢督”兩字,卻帶著更深的含意,比如將來其可為“漢王”,自然也是區別其與粵匪不同之處。

“漢督實為堂堂皇明之後,自是有天命者,自當為我中華之真主,今時漢督起後,復以中華,不正是順應天命之舉,還望儒齋切莫自誤!”

何謂天命?

天命這東西總是飄渺不定的,但對於任何一個讀書人而言,這看似飄渺不定的天命,卻總是會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影響,縱是如駱秉章亦也是如此。

對於所謂的“皇明之後”,駱秉章不覺得的有什麼,但是他卻非常清楚,這一面大旗對於漢人來說意味著什麼,縱是那粵匪起兵之初打出的旗號不也是“反清復明”嗎?若是他日這所謂的“漢督”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時,自然更能得以民心。

一面“前朝”的旗幟可以換來民心嗎?

至少可以換來一部分,做為廣東人的駱秉章又豈不知道,這前明自永曆起雖亡近兩百年,可卻依為百姓所記,洪門也罷、天地會也好,無不是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而且所謂的“皇明之後”的身份,對普通百姓亦極具蠱惑性,對於許多百姓而言,單就是這血脈便表示其已具“天命”。

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