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李玄都體內氣機竟是源源不絕。待到李玄都將「漏盡通」修至圓滿,天人無量境便是水到渠成。
第一百四十四章 脫胎換骨
佛家在災難來臨之際,通常會用兩種手段傳承經法,一是藏匿,或是挖掘石窟,或是掏空佛像,將經書藏於其中。二是識藏,經文不付諸於文字,藏於人的識海之內,哪怕是目不識丁之人,也可在一夜之間口誦經文數萬言。如今靜禪宗遭逢大難,這處秘境的便是前者,後者則是已經隨著那些靜禪宗弟子從密道離開了靜禪寺。
當年李玄都從靜禪宗大和尚那裡得了「坐忘禪功」的秘籍,由此修得「漏盡通」,不過這部秘籍並非「坐忘禪功」全部。就如李玄都陸續從蘇雲媗和白繡裳的手中學到了部分「慈航普度劍典」,卻與學全還有相當距離,甚至「北斗三十六劍訣」和「太陰十三劍」也未圓滿,「北斗三十六劍訣」少了關鍵的「劍咒」一篇,「太陰十三劍」最後一劍的「心魔由我生」未曾降服,從這一點上來說,李玄都還未真正修成一門大成之法。
真正的「坐忘禪功」算是大成之法,可單一的六神通卻只能算是上成之法。就像玄女宗的玄女六經,分開來都只是上成之法,六經合作一處,便是可與「五雷天心正法」、「太平青領經」相媲美的大成之法。到了如今,許多大成之法已經殘缺不全,如邪道十宗的十卷天書和南華道祖所傳的丹經,都已分散開來,太平道的「太平青領經」也分作兩部,而正一宗的「五雷天心正法」代代相傳,從未有過失傳斷檔,這也是正一宗傳承千餘年而不衰的根由所在。
當年那個靜禪宗方字輩大和尚修煉「坐忘禪功」,被卡在門檻之外,故而隨身攜帶的只是一部入門之法,李玄都依照此法修煉得「漏盡通」,沒有後續修煉之法,雖然李玄都憑藉自身的見識和經驗,摸索著修煉至大成,但終是因為少了最為關鍵的妙義部分而停滯不前。若是隻修「坐忘禪功」之人走到了此等關頭,必然會尋找後續功法,李玄都因為所修功法太多,可選路徑太多,對此沒有在意,只當「漏盡通」就到此為止,與尋常上成之法差別不大,甚至還產生過「漏盡通」號稱長生久視之道太過誇大的疑問。直到今日來到靜禪宗秘境,見得藏於此地的「漏盡通」妙義,方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大神通之中,以「漏盡通」居首,號稱長生久視之道,修得圓滿之後,脫胎換骨,洗經伐髓,僅以體魄而論,已是與長生地仙相差無幾,無缺無垢,圓滿不漏,不染塵埃,如此方才不負長生久視之名。
想要將「漏盡通」修至圓滿,要過三道難關,首先便是佛緣一事,無緣之人修不成六神通,就算修成六神通,也未必是「漏盡通」。其次是境界,想要修成「漏盡通」,非要境界高深不可,因為「漏盡通」消耗氣機極甚,若是修煉之人無高深修為與之相匹配,就如鑄劍中途爐火突然熄滅,這劍便也毀了。若是修為有限,勉強修煉,半途而廢,只有毀去體魄的氣機,沒有重塑體魄的氣機,便是脫胎換骨不成,反而毀去了自身根基。第三道難關是意志,因為在洗經伐髓和脫胎換骨的過程之中,非但沒有半點愉悅舒適之感,反而因為毀去舊身重塑新身而產生巨大痛苦,若是扛不住這等痛苦,縱然有高深修為,也要功虧一簣。
若是早年時的李玄都,縱使得了「漏盡通」的妙義,也修煉不成。一則是因為修為不足,最少也要天人境才行,想要萬無一失,則要天人無量境才行。二則是那時的李玄都未曾經歷大起大落,一帆風順之下,未必有今日這般堅定意志。若是貿然修煉,反而是害了他。所以這也算是時也命也,如今的李玄都算是恰到好處。
當李玄都從入定中醒來時,發現悟真大師正盤膝坐於自己面前,雙手合十誦經,而在他頭頂上則有一方印璽懸空而停,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