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0頁

硬接了大天師一掌的地師後撤一步,竟是擺出了一個武夫出招的姿勢,與他先前瀟灑寫意的姿態大不相同。

然後就見他伸出右手,五指虛握,好似握住了一柄看不見的無形之劍。

太陰十三劍的最後一劍是「心魔由我生」,關鍵不在於心魔,而在於一個「我」字。地師自修成「太陰十三劍」的那一日起,便是「我」降服心魔,故而他吸納天地元氣塑形,以心魔為劍意,化作一劍。

這一劍中,流露出的殺心殺意之大,讓旁觀之人都要感到心驚。

地師以劍指天,劍氣長虹橫於天地之間,這一劍彷彿是白虹貫日,來勢迅猛,更勝於驚雷,光芒奪目,如深夜迅電。

如果把紫氣浸染的天幕看作是一幅畫卷,那麼徐無鬼的一劍就像一支墨筆緩緩進入畫卷之內,在畫面上留下一道深刻痕跡。落筆初始痕跡最深,隨著行筆而顏色逐漸轉淡,最後筆尖上的墨盡,再無痕跡。可無論這一筆是濃是淡,是否能貫穿整幅畫卷,都破壞了畫卷的和諧,使其不再圓滿。大天師的星陣自然也受其影響,變得紊亂起來,不復先前生生不滅的奇異景象。

大天師微皺眉頭,重新手持雙劍,紫青劍氣環繞,同時向四周擴散開來,將周圍的玄陰劍氣不斷驅散。

在這個時候,徐無鬼猶有閒情逸緻開口說道:「我少年讀史,每每有力挽狂瀾之人,好像總是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當時我不知其中緣由,後來我才想明白了其中道理,狂瀾既倒即是大勢所趨,力挽狂瀾便是逆大勢而為,焉能不敗?」

徐無鬼大笑道:「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非徐某所願,如今世道,非歷一次殺劫不可,以大亂大殺滌盪世間,方能重開太平,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此乃天道至理。若是強行止住殺劫,矛盾未除,如何得太平?」

大天師默然不語。

因為地師此言不似是對他所說,倒像是對李玄都所言。

立於鼓樓中的李玄都緊緊握住手中劍柄,死死盯著正在交手的二人。此時二人因為在術法上未曾分出勝負的緣故,竟是開始近身相鬥,大天師將雙劍合作一劍,只見此劍的劍鋒青光隱隱,劍身卻是一抹濃鬱紫意,正是「天師雌雄劍」,而地師也不再駕馭無形之劍,而是取出了自己的「天魔斬仙劍」。

兩人各顯神通,地師自是用「太陰十三劍」,而張靜修因為曾經借閱過慈航宗「慈航普度劍典」的緣故,用的卻是慈航宗的劍術。二者皆是名列天下三大劍訣,而兩人又並非李道虛那般專精劍術之人,此時比拼劍術,竟是也難以分出勝負。

劍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劍法到底厲害與否,有極大一部分依賴使劍者的靈悟,也就是「靈性」二字,徐無鬼與張靜修能躋身長生境,自是悟性、根骨樣樣不缺,二人又都是博覽諸家,早已到了一法通而萬法皆通的境界,此時鬥劍,全然不按章法,每一劍都如天馬行空,卻又偏偏法度森嚴,無甚破綻。

李世興修煉「太陰十三劍」,僅次於地師,見地師如此出劍,不由大為驚嘆,同時也生出許多感悟,不由暗忖:「雖說地師也曾親自演示『太陰十三劍』,但劍招都是死的,以我如今的修為,至多也就相當於地師的三成左右,別說地師身懷各種玄妙神通,就算只用『太陰十三劍』相鬥,我也支撐不了多久,未等劍法變化,我就已經敗下陣來,哪比得上這般棋逢對手、勢均力敵,方能將『太陰十三劍』的玄妙盡數展現出來。」

另一邊正道中人的慧玄師太修煉「慈航普度劍典」多年,見大天師這個外人用來,招數之奇妙,實是匪夷所思,甚至許多妙處已經無法領略,駭異之餘,也有些明白宗主為何同意大天師借閱本宗至高秘典,正是在大天師借閱「慈航普度劍典」之後不久,宗主便晉升了造化境,想來是大天師將自己對「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