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都點頭道:「有所耳聞。」
趙政道:「最近闢帥傳來訊息,說金帳汗國有軍心不穩的跡象,我在遼東多年,於金帳王庭中也伏有暗子,最近從金帳王庭那邊傳來訊息,王庭內部暗流湧動,似是汗王身體抱恙。」
李玄都一驚:「正公的意思是,金帳王庭將有大變。」
趙政道:「金帳老汗年事已高,麾下諸子又各有兵馬心腹,若是老汗駕崩離世,那麼諸位王子為了汗王大位定然要大起刀兵,此乃天賜良機。」
李玄都不清楚趙政為什麼會向自己透露如此機密之事,沒有貿然開口說話。
嚴先生接著說道:「如今天下大亂,朝政敗壞,關內又屢有流民起事,而遼東鐵騎卻無法入關平叛,致使西北偽周和青陽教等坐大,根本原因便在於金帳王庭連年南下,這才使得遼東鐵騎動彈不得,若是金帳王庭困於內亂……」
話未說盡,李玄都已是心中明瞭:「儒門的擔心並不是毫無根據、道理,遼東豪強也的確存了逐鹿天下的心思,不過這正是我來遼東的目的,張相新政,沒能從內而外、從上而下地扭轉朝廷頹勢,那便乾脆由外而內、由下及上地將其毀去,再造大魏。」
李玄都又想起了宋政,自從玉虛鬥劍敗給師父李道虛之後,宋政便失去了蹤跡,使得無道宗陷入內亂之中,直到澹臺雲踏足長生境,以武力震懾各方,才重新整合無道宗。有人說宋政已經死了,或是死於自己屬下的背叛,或是被地師出手除去,也有人說宋政離開了中原,或是前往海外的婆娑州、鳳鱗州,或是前往金帳汗國。在各種說法中,李玄都因為參與過奪刀一戰的緣故,更傾向於宋政逃往金帳汗國。因為那裡是中原江湖唯一觸及不到的地方,而宋政起家,正是依靠了金帳汗國的鼎力扶持。
第二百零九章 金帳疑雲
李玄都陷入沉思之中。
有人說如今天下三分,實則西北大周只是大魏與金帳較力的產物而已。如果硬要把西北大周算是一方勢力,那麼當今天下應是四足鼎立,分別是:大魏、金帳、西北、遼東。遼東和西北都是夾在大魏和金帳之間,區別不過是遼東在東,更偏向於大魏,西北在西,更偏向於金帳。而金帳汗國和西北大周都與「魔刀」宋政脫不開幹係。
過了片刻,李玄都重複了一遍嚴先生的話:「金帳汗王一旦駕崩,金帳就要陷入內亂之中。」
趙政道:「在金帳王庭,兄終弟及,本代汗王因為在位時間極長的緣故,已經熬死了他的大部分兄弟,只剩下一個幼弟,勢單力孤,不是各位王子的對手,可以暫且拋開不提。關鍵在於諸位王子,年長的已經有花甲年紀,年幼也是及冠之年,無不手握重兵,相較於我們大魏的皇子們至多幾千人的宮廷政變,這些王子們爭奪大位的陣仗卻要大上許多。不過金帳之人也習以為常,因為他們認為這才是選擇新汗王的方式,中原講究禮法規矩,嫡長子繼承,而金帳以強者為尊,只有最為強大的王子才有資格統治草原,才能讓金帳汗國更加強大。」
李玄都笑了笑:「有些像正道和邪道的區別,邪道中以力為尊,正道中卻總要論資排輩,以長幼排序。」
嚴先生笑問道:「包括清微宗嗎?據我所知,李先生當年可是差一點就做了清微宗的宗主,可要論資排輩,李先生尚且在三先生之後,這難道不是以力為尊嗎?」
李玄都道:「其實最有資格繼承宗主大位的人,既不是我,也不是三師兄,甚至不是最為年長的二師兄,而是已經身故的大師兄,若是大師兄仍舊在世,清微宗萬不會是今日這般局面。」
嚴先生點了點頭,表示認可。
李玄都道:「金帳汗國若是陷入內亂之中,對於我們來說自是再好不過,不過我還有兩點疑問。」
趙政道:「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