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3頁

國師陷入沉思之中,說道:「按照使者所說,武夫和純粹武夫區別在於一個先後,一個先煉體再鍊氣,一個先鍊氣再煉體。其實在多年前,金帳中也有許多使者所說的純粹武夫,氣血旺盛,血肉凝練,食量恐怖,就算遭受重傷,也只要進食和沉睡即可。在我看來,他們與其說進食,倒不如說在直接吸取別人的生命力來壯大自己的生命力,只是最近這些年來,這類人越來越少,原來是這等緣故。」

李玄都說道:「不過邪道祖師也曾提出一個觀點,如果將天地視為一人,那麼以天地元氣為食的鍊氣之士,實則就是人體內的寄生小蟲,靠吸人精血為生。蟲子小時,對於人體沒有太大傷害,兩者還能共存,可如果蟲子太大,吸血太多,就會影響到人體,人體便會做出反應,滅去體內的蟲子,也就是天劫,所以強大的蟲子在這個時候就要離開人體,即是飛升。」

國師笑道:「我曾經研究過中原的各家學說,也包括道門內部南華真人與楊朱的分歧,以及由兩人分別衍生出的正邪兩道。我信奉長生天,在我看來,與長生天最為相近的就是道門了。」

李玄都正色道:「願聞國師見解。」

國師說道:「諸子百家,其中最為顯赫的不過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縱橫家。在我看來,這幾家的不同之處在於視角。儒家是貴族看待天下,所以儒家強調一個『禮』字,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只有糧食充足了才能知道禮節,中原種地的百姓也好,草原放牧的牧民也罷,他們的口糧充足嗎?如果生存都不能保證,那麼還談什麼禮節?所以儒家不是普通人的儒家,是貴族的儒家。而貴族們如何對待天下?儒家聖人又提出了一個『仁』字,繼而亞聖又加上了一個『義』字,及至後來,又有『理』字和『心』字,但無論怎麼說,這些都是對貴族的要求,用你們中原人的話來說,也就是士紳、讀書人一類。」

「法家很好,老汗非常喜歡法家,因為法家是從帝王的視角去看待天下,所以法家和儒家有些相似,它們兩者同屬於統治者,又有很大不同,分別屬於統治者內部的皇帝和貴族。中原有外儒內法之說,儒家提倡的『禮』是一種規矩,法家提倡的『法』也是一種規矩,法並非某部法典,而是一種有功則賞有過則罰的手段,以此來貫徹帝王的意志,所以歷代帝王偏愛法家,法家始終不曾消亡。」

「儒家也好,法家也罷,代表的都是統治者,有沒有代表普通人的學說?我認為有,就是墨家,所以才會有儒墨之爭,貴族和普通人怎麼能平等相處?墨家更像一個工匠,在中原有一個宗門,叫做太平宗,擅長機關之術,機關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精密,是相互合作,我在年輕時曾經去過中原,見過中原的水車、風車,其實這些也算是一種簡單的機關,使用這些機關的關鍵是什麼?不是好看,而是實用,實用一定在好看之前。機關本身的意義就是改變自身的處境,如果天氣乾旱,有人會向龍王求雨,但墨家卻會修建水渠來改變乾旱的困境。所以墨家主張『禮』從簡,更不信天命鬼神。」

「兵家就更簡單了,就是從將軍的視角看待天下,所以兵家常常與儒家混雜在一起,因為將軍多是貴族,當然也有不同,兵家不講究『仁』,它講究的是如何動員兵力,如何攻城掠地,兵家是不可或缺的,但也始終不能主導天下。」

「縱橫家就是一群說客、投機之人,也有帝王善用此道,就是透過各種手段使得各方處於一種平衡之中,然後尋求人性的弱點,扶弱抑強,從中謀利。」

「最後就是道家了,為什麼我最喜歡道家,因為道家超脫了人的範疇。不管是帝王、貴族、將軍,還是工匠、說客,都在人的範疇,而道家卻能跳出去,難能可貴。儒家有聖人和亞聖,道家有太上和南華,太上是站在天道的視角去看天下,所以將人道的不足看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