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料,青鶴居士是一位天人造化境的高手,更勝於上官莞,不遜於張靜沉,要知道李玄都只是勝過張靜沉一招,此乃比試,並非生死拼鬥,不能一概而論。若論比試,那日李玄都與李元嬰交手,李元嬰的「無相劍」刺入李玄都胸口的那一刻起,便算李玄都輸了,可當時兩人並非比試,而是生死相鬥,最後勝出的卻是李玄都,可見比試和生死相拼差別極大。李玄都對上了青鶴居士,兩者生死相鬥,李玄都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此時二人距離很近,青鶴居士仔細端詳著李玄都的,想要從他的細微神情上判斷出他此時真正的心中所想。
只是李玄都並沒有讓他如願,只讓他看出了李玄都對他的重視,不談「道」,只論「術」,此時的李玄都卻是有李道虛的幾分風采了。
青鶴居士在心中輕輕感嘆,這就是司徒玄策的後來人嗎?
便在這時,李玄都再度欺近,還是一掌揮來。不是李玄都託大到不用兵器,而是他暫時還無法將「逍遙六虛劫」化入離體氣機之中,非要近身接觸不可,如此一來,還是拳掌更為好用。
青鶴居士同樣一掌迎上。
兩掌相對,兩人立時陷入到角力的境地之中,互不相讓。
上官莞見狀,大聲喝道:「居士小心,此人會『逍遙六虛劫』。」
話音未落,李玄都已經開始運轉「逍遙六虛劫」,意圖消解青鶴居士的氣機。青鶴居士卻是微微一笑,渾然不怕。
李玄都的「逍遙六虛劫」遇到青鶴居士的「浩然之氣」,只覺得浩然博大,竟是沒有絲毫雜質,更沒有絲毫縫隙。如果說上官莞的氣機是一面磚牆,有無數磚縫,那麼青鶴居士的氣機就是用整塊石頭雕琢成的石牆,根本沒有絲毫縫隙可言。除此之外,青鶴居士的「浩然之氣」還隱隱剋制李玄都的氣機。畢竟李玄都的大部分氣機是由「長生石」所化,而「長生石」又是國師以無數生靈煉化而成,有傷天和,哪怕被國師、雷劫、地師的「逍遙六虛劫」三重煉化之後,仍舊殘留些許亡者的不甘怨氣,需要李玄都透過「太平青領經」將其慢慢煉化,也就是「乘天地之正」,這個過程頗為漫長,不能一蹴而就,此時遇到天地之正的「浩然之氣」之後,彷彿遇到了天敵,正如李玄都剋制上官莞一般。
李玄都自從練成「逍遙六虛劫」以來,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不由吃了一驚。
這也不怪李玄都,他無論怎麼見多識廣,畢竟年紀在這裡,並沒有真正深入接觸、瞭解儒門中人,更沒有與真正的儒門高手有過交手。至於施宗曦之流,不如青鶴居士等七隱士遠甚。
當年儒門與道門相爭,道門高手無數,卻敗在儒門的手中,可見儒門自有獨到之處。若是以道門的目光來看,這「浩然之氣」是當之無愧的大成之法,還是玄門正道之法,沒有其他玄妙之處,唯有一點,「浩然之氣」是天地至正顯化,不化陰陽,不辨六氣,不分五行,守而持之,邪祟不侵,鬼神不近,五咒不靈,劍訣不傷,「吞月大法」、「蝕日大法」吸它不動,「逍遙六虛劫」也破它不得。想要勝過「浩然之氣」,只能老老實實比拼境界修為,取不得半點機巧,當年儒道相爭,儒門高手任憑道門高手千萬法,僅憑一法破之、勝之。唯有先天五太可以稍加剋制,卻也大打折扣。
正因為如此,儒門高手說強也強,說弱也弱,若是境界修為不如對手,沒有道門中人的各種機巧玄妙手段,幾乎沒有越境而戰的可能,可如果境界修為高出對手,無懼任何花招,也幾乎沒有被越境挑戰的可能。總結一個字,便是個「穩」字。當年寧王在部分道門中人的支援下起兵作亂,道門中人響應無數,可心學聖人一出,眾多道門中人奇招妙法層出不窮,只因境界修為不及,便無一人是其對手。
此時青鶴居士就是如此,他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