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都嘆了口氣,有點頭疼,不想再與胡良探討這個問題,實在是對牛彈琴,雞同鴨講。
當然,胡良也肯定是差不多的想法,覺得老李腦子不開竅,至於兩者之間到底是誰對誰錯,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李玄都為桃木劍注入些許氣機,然後橫劍身前,只見劍身上亮起淡淡光澤,每一絲木質紋理都清晰可見,像是一道由道家高人繪製的符篆,事實上也差不多就是如此,桃木本身就是天然生成的一道符篆,所以才有驅鬼辟邪的功效,而且年份越久,功效越佳。
李玄都把桃木劍懸掛於腰間,同時又從手腕上的十八樓中「抖落」出一塊碧綠玉佩,隨手丟給自己背後的周淑寧。
周淑寧一隻手抱著李玄都的脖子,接住玉佩,只覺得入手溫熱,竟是塊難得的暖玉。
不等她開口拒絕,李玄都已經說道:「江湖規矩,見者有份,淑寧你跟著我們兩個搜颳了這些不義之財,自然也要有些分潤,不能壞了規矩,而且這塊玉佩也不是什麼稀奇寶物,唯一的作用的就是佩戴身上時可以清心醒神,對我而言已經沒什麼作用,你放心拿著便是。」
周淑寧聽李玄都如此說,便將玉佩小心翼翼地收起。
李玄都見她收下,微笑著說道:「這就對了,聖人的道理和規矩沒有錯,但不能一味守著道理和規矩不放,那就曲解了聖人的本意。當年張肅卿就曾經跟我說過,聖人的書,都是給人看的,拿來辦事,百無一用。我當時有些不以為然,可經歷了許多事情之後,卻覺得他其實沒有說錯,做人要講道理,做事卻是未必,若是一味死守著道理,怕是諸事不成。」
小丫頭沒有說什麼,只是緊緊抱著李玄都的脖子,左顧右看,看著腳下山景,哼起一首不知名的小曲小調。
留戀處、生死在天,欲執手相守,怎奈何世事無常。
念去去、吉凶未卜,難強作歡顏,更那堪群芳相妒。
不如初見,良人好,難防那世情險惡難堪。
朔風可惡,東風好,不敵那初春乍暖還寒。
憶往昔,憶郎顏,憶曾同遊江南,歡笑言。
盼君歸,盼君安,盼能與君執手,看河山。
第六十二章 西北一刀
走了大半個時辰之後,三人終於下得山路,此時回首望去,只能隱隱約約看到南山園的一角,可此時竟是有黑煙升起,直衝天際,顯然園內失火,八成是有人想要趁亂掠奪南山園的財物,故意縱火,可見自古以來將殺人和放火併列為兩大惡事,不是沒有道理的。
就在一行人駐足回望的時候,胡良突然皺眉道:「有人正朝這邊趕來。」
李玄都問道:「是南山園裡的莊客?還是青鸞衛的追兵?」
胡良以氣機感知片刻之後,搖頭道:「應該只是一夥江湖莽夫而已,八成是看到南山園這邊出事,特意過來看情況的。」
還有半句話,胡良沒有說出口,不過兩人都是心照不宣,若是南山園中無事,這些人要麼悄無聲息地退去,要麼去探望問候一番,可如果南山園中果真出事,那麼這些人說不得要撿個便宜,做一回趁火打劫的好漢了。
「雖說這些人修為也不算高,為首之人不過抱丹境,對上老李你也就是一掌的事情。」胡良說道:「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們還是不要與這些人照面,換個方向走吧。」
李玄都猶豫了一下,抬頭看了眼黑沉沉的天空,說道,「繼續趕路也不是不行,不過我看這天氣還要下雨。這座嶺秀山綿延幾十里,若是下起雨來,無處躲雨,我們兩個還好說,可淑寧的身子骨弱,怕是經不起大雨的涼氣。」
胡良看了眼小丫頭,說道:「那夥人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趕到此地,想來他們應該在此地有莊園基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