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所有人都會貪圖此劍,唯獨他這位好友不會,因為他這位好友手中有刀劍評上位列榜首的「叩天門」。而他當年之所以能鑄劍成功,也少不了這位老友的相助,畢竟說起鑄劍一道,清微宗才是當之無愧的舉世第一。
這位先賢也不是旁人,正是曾經在嶺秀山莊留有墨寶的徐世嵩,他的好友則是清微宗的老宗主李道虛。
李道虛從徐世嵩手中接手「人間世」之後,將其放置於海外一座荒僻無人的孤島之上,四面儘是蒼茫大海,且偏離商船往來的航道,罕有人至,算是留待後來有緣之人。
至於這個有緣人,便是後來的李玄都。
當初李玄都之所以能縱橫江北河朔之地,固然是因為他自身修為高絕,且擅長與人交手對戰,但他手中的「人間世」也是功不可沒。
李玄都從思緒中回過神來,握住手中的兩截斷劍,緩緩沉入冰冷池水之中。
下沉近千餘尺之後,終於觸底,李玄都抬頭嚮往望去,已是黑沉沉一片,不見半分天光,他屏住一口氣息,盤膝入定,以玄門正宗的胎息之法,輕輕「呼吸」。
潭水之中頓時生出無數氣泡,凝而不散,向水面浮去。
「玄微真術」中有「聚勢法」,吸星納月,玄妙無比。
此時李玄都運轉「聚勢法」,只見他在呼吸只之間以自身為鼎爐,一氣貫通三大丹田,閉目存思,潛神入定,整個人如典籍上所說道門真人成就金丹大道時熠熠生輝。
與此同時,他的各處竅穴之中,再次顯現煙雨瀟瀟、夏雷陣陣、秋風簌簌、大雪飄飄的奇異景象,四季輪轉、生死枯榮盡在其中。
李玄都的意識逐漸歸於沉寂,不過仍是攥緊了手中的兩截斷劍,似乎整個人要與這兩截斷劍融為一體。
只見李玄都左手中的那半截斷劍開始逐漸縮小,同時逸散出一縷一縷清氣,縈繞於李玄都的身周,然後從他的七竅進入體內。
此時的忘劍池好似是一方丹爐,兩截斷劍是爐中之炭火,將李玄都熔煉成丹。
不知過了多久,原本坐在池底的李玄都仍舊保持著盤膝的姿勢,開始向上浮起。
千尺之後,浮上水面,仍舊是盤膝而坐,不過他左手中的那半截斷劍此時已經只剩下原本的一半長度,而且還在不斷縮短。
清氣越來越濃,猶若實質一般,將李玄都完全包裹其中。
不知何時,原本已經下山的徐先生又去而復返,站在忘劍池的池畔,緘默不語。
李玄都貯存在劍中的劍意劍氣,的確只能幫他重返先天之境,可是將半截斷劍也煉化之後,就不是一個區區先天境那麼簡單了。
當年徐世嵩在崑崙山中偶然得到的無名枯木,可不是什麼凡物。要知道崑崙乃是萬山之祖,更是天下龍脈起源,以仙家氣象而言,崑崙號稱第一,無人敢稱第二,所以這兒也是道門祖庭。當年太上道祖在山巔修築殿宇,號稱「玄都紫府」,於此傳道講道,在太上道祖仙去之後,道門分裂出無數支脈,包括正一天師在內,無人能真正懾服其他支脈,也就無法名正言順地佔據此地,所以這處地上仙都已經是閒置多年。
就算有那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妄人,想要強行入主仙都,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太上道祖的弟子南華道君以無上神通遮掩了仙都的蹤跡,若想要強行進入其中,那便是雲深不知處,哪怕發動百萬人力,尋遍整個崑崙,也找不到仙都的半分痕跡。不過南華道君也沒有將前往仙都的通路完全堵死,若是有緣之人,也能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入仙都,得到太上道祖和南華道君留下的各種機緣。
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當年徐世嵩便是得到機緣之人,從仙都之中取出了那截無名枯木,這才有了後來的「人間世」。
現在李玄都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