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出乎裴玉的意料之外,裴珠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柔聲問道:「李公子走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讓裴玉愈發侷促不安。
裴珠沒有過多解釋什麼,只是與他一起返回客棧。
裴玉展開手中的黑底金字摺扇,輕聲說道:「李大哥是好人。」
裴珠輕嘆一聲:「是啊。」
李玄都一人獨行,不曾騎馬,僅憑雙腿行走,同時以「玄微真術」的「正勢法」和「圓勢法」運轉體內氣機,正為方,天圓地方,方為立世之本,圓為處事之道,「玄微真術」之道,不遜於正一宗的「五雷天心正法」。在行走之間,心與神合,神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血合,血與身合,迅速恢復李玄都經過一場大戰之後所損耗的氣機,同時也平復因為體內氣機空虛而略有抬頭之勢的「逆天劫」和「太陰十三劍」。
其實以李玄都的修煉速度,又是重走回頭路,在輕車熟路的情形下,早已可以踏足歸真境,可是因為當年墜境的遺禍之深,使得他遲遲不能踏出那一步,想要在短時間內促成破境之舉,非要「五炁真丹」來彌補不可,所以現在他就要去拜訪蘭陵府境內的東華宗,問詢「五炁真丹」煉製一事。
東華宗紮根齊州多年,位於那太清山上。
神霄宗所在的太和山曾經被世宗皇帝封為「大嶽」、「治世玄嶽」,號稱「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以前的四大名山,指的分別是:正一宗的天師山,神霄宗的太和山,太平宗的太平山,以及妙真宗的天蒼山。東華宗所在的太清山雖然未能名列道門四大仙山之一,但也是當世名山,在太和山被封為「大嶽」之後,便順理成章地頂替太和山名列四大名山之一。
太清山綿延蘭陵府和琅琊府兩府之地,一直至東海之濱,山海相連,山光海色,與兩大仙島之一的蓬萊島隔海相望。由此也造就了東華宗和清微宗的友鄰關係。
如果將一個個宗門也看作是人的話,清微宗就如一個劍客,孤高卻不清高,當殺人時則殺人,毫不留情。與殺氣凜然且行事霸道的清微宗不同,東華宗的性情較為溫和,算不上一線宗門,但可以算是頗有家底的二線宗門,精於培育奇珍異草和煉製丹藥,故而人緣極佳,沒有什麼生死大敵。之所以會參與帝京之變,也只是因為清微宗的緣故,畢竟遠親不如近鄰,東華宗託庇於清微宗的赫赫威勢多年,自然也不好拒絕清微宗的要求。
雖說如此,但並不意味著東華宗就是清微宗的附庸,能夠位列正道十二宗門之一,自然有其獨到之處,這偌大太清山都可以算是東華宗的私產,所以東華宗在太清山上的建築也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位於蘭陵府境內的丹霞峰,位於琅琊府境內的巨仙峰,以及臨海的金鰲峰。
其中巨仙峰乃是東華宗的祖師殿所在,卻並非整個宗門的核心所在,類似於許多富貴人家的祖宅,雖然意義非同一般,但是並不在此居住。東華宗的核心在數百年之前就已經陸續轉移到臨海的金鰲峰上,包括宗主和諸多長老,皆是在此定居。
至於丹霞峰,則是東華宗的藥園、煉丹所在,南柯子便是在此居住。
李玄都此去太清山,便是去往位於蘭陵府境內的丹霞峰。
第五十七章 丹霞峰
境界修為一事,源自於三教祖師。無論是道祖和佛祖也好,還是儒教的聖人也罷,本意都並非是與人爭強鬥狠,就拿道門而言,所求無外乎「長生」二字。所以境界修為與戰力高低有關係,但沒有必然聯絡,在通常情況下,境界越高,戰力越強,卻不是絕對,也有例外。
江湖爭鬥,尤其是生死之戰,不僅僅講究境界修為的高低,還要講究天時、地利、功法、計謀、法寶,如此便是六要,六要得五要,則必勝無疑。
不過在這六點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