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世界正處於科技飛速發展、各國競相角逐太空探索領域的時代背景之下。在國際上,美國憑藉多年積累的雄厚航天技術實力,在太空探索方面始終保持著領先地位,其太空梭頻繁執行太空任務,國際空間站也在持續開展各類科研專案,不斷拓展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邊界。俄羅斯同樣有著深厚的航天底蘊,繼承了蘇聯時期的諸多先進航天技術,在載人航天、衛星發射等領域依舊有著重要影響力,並且積極與其他國家開展航天合作專案。
歐洲各國則透過聯合成立的歐洲航天局,整合資源、協同發力,在深空探測、地球觀測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試圖在全球航天版圖中佔據一席之地。日本也在持續加大航天投入,重點發展衛星技術、小行星探測等專案,期望提升自身在國際航天界的地位,彰顯其科技強國的實力。
而在國內,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的航天事業已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從“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拉開探索宇宙的序幕,到“神舟”系列載人飛船一次次成功飛天,我國的航天技術不斷突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航天人才。然而,要想在太空探索領域更上一層樓,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空間實驗室,搭建起長期在軌執行、開展各類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驗證的平臺,成為了當時我國航天發展的重要目標。
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著:“辛卯年,世之航天競逐日烈,諸國各展其能,我國航天亦成果斐然,然欲再進,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啟我國空間實驗室建設之新程也。”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天宮一號承載著無數中國人的航天夢想,肩負著重大的科研使命,開啟了它的太空之旅。
陳天宮,三十五歲,是一名參與天宮一號研製工作的年輕工程師,他出身於一個科研工作者家庭,從小就對浩瀚星空充滿了好奇與嚮往,在家庭濃厚的科研氛圍薰陶下,對航天領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立志要為我國的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憑藉著紮實的專業知識、出色的創新思維以及對航天工程的滿腔熱情,他順利進入了這個極具挑戰性的專案團隊,負責天宮一號部分關鍵系統的研發與除錯工作。他性格沉穩、細心,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資料、每一個零部件都嚴謹認真,因為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任何一點細微的差錯都可能影響整個航天任務的成敗。
當天宮一號的研製工作正式啟動後,陳天宮所在的團隊就開啟了緊張忙碌且充滿挑戰的工作模式。他每天早早地來到實驗室,穿上工作服,戴上防靜電手套,一頭扎進那擺滿各種精密儀器和複雜線路的工作區域,開始對天宮一號相關係統進行細緻的研發和除錯工作。
天宮一號的軌道控制與交會對接系統是整個任務的關鍵技術之一,陳天宮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這個系統上。他要確保天宮一號能夠準確地進入預定軌道,並且在後續的任務中,能夠與神舟飛船等航天器實現精準的交會對接,這需要攻克諸多複雜的技術難題,涉及到軌道力學、制導導航與控制、空間通訊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
在研發初期,面對一些國外技術封鎖和國內相關經驗相對不足的情況,陳天宮和團隊成員們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查閱大量的學術資料,進行無數次的理論推導和模擬實驗。有一次,在進行軌道控制演算法的研究時,他們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按照現有的理論模型計算出來的軌道調整方案,在模擬複雜太空環境時總是出現一定的偏差,這可能導致天宮一號無法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陳天宮眉頭緊鎖,他深知這個問題必須儘快解決,否則會影響整個專案的進度。他帶領著小組的同事們,對每一個引數、每一個計算公式都進行了反覆的檢查和驗證,連續幾天都泡在實驗室裡,餓了就吃點泡麵,困了就在實驗室的簡易休息區眯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