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隊,由一位曾當過兵的流民頭領帶領,平時進行簡單的訓練,也好抵禦山賊的侵擾。柳逸雲也幫忙教大家一些簡單的包紮傷口的法子,以防萬一在與山賊搏鬥時受傷。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護衛隊漸漸有了些模樣。一次,山賊又來騷擾,護衛隊的流民們拿起簡陋的武器,與山賊展開了搏鬥。他們雖然沒什麼作戰經驗,可想著要守護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安穩生活,個個都奮勇向前。柳逸雲在一旁看著,心中緊張不已,一邊為受傷的人包紮,一邊為大家吶喊助威。
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終於擊退了山賊,還繳獲了一些山賊搶奪的物資。流民們歡呼雀躍,對未來的生活也更有信心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墾的荒地漸漸有了收成,糧食雖不算多,可也能讓流民們勉強填飽肚子了。簡易的房屋也蓋了起來,鄖陽開始有了些秩序,不再像當初那般混亂不堪。
柳逸雲看著這一切變化,心中滿是感慨。他想起初到鄖陽時看到的那悽慘景象,想起大家一起開墾荒地的艱辛,想起與山賊搏鬥的驚險,眼眶不禁溼潤了。他深知這一切的來之不易,也為自己能參與其中,見證鄖陽從混亂到漸漸安穩而感到無比欣慰。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應對流民問題以及開拓新地域安置民眾的情況,且與大明初置鄖陽府安置流民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朝鮮李朝,當時也偶有因災荒、戰亂導致百姓流離失所的情況。朝鮮朝廷會選擇一些相對荒蕪但有開發潛力的地方,組織流民前往開墾定居。不過朝鮮的做法更側重於以村落為單位進行安置,由官府統一規劃村落的佈局,分配土地,並且會安排一些有經驗的農夫去指導流民們耕種。與大明在鄖陽安置流民時先應對混亂局面,再逐步組織開墾不同,朝鮮相對更有條理,從一開始就注重整體的規劃性,這體現出不同國家在管理模式和文化傳統上的差異,朝鮮受儒家思想影響,更強調秩序與集體的協作。
日本當時處於室町幕府時代向戰國時代過渡階段,各地大名割據,流民問題也頗為複雜。有的大名會收留流民,將他們作為勞動力,用於開墾新的土地或者修建城堡等工程,但同時對他們的管控也很嚴格,流民幾乎沒有什麼人身自由,完全依附於大名。而有的大名則擔心流民會帶來治安問題,直接將他們驅趕,任其自生自滅。這與大明設定鄖陽府,從安撫、救助到讓流民自主參與建設,保障他們基本權益的做法截然不同,反映出不同政治格局下對待流民的不同態度,日本大名更看重流民能給自己帶來的實際利益,而大明側重於從民生和社會穩定角度出發。
法蘭西王國在中世紀晚期,同樣面臨著因戰爭、災荒等原因產生的流民群體。法蘭西的教會和一些城市當局會設立救濟所,收容部分流民,給他們提供食物和住所,但規模有限,而且要求流民們要遵守嚴格的宗教規定和救濟所的管理條例,比如要按時參加宗教活動等。對於那些無法進入救濟所的流民,只能在城市的邊緣艱難求生,甚至淪為乞丐。這和大明透過設定鄖陽府,系統性地解決流民居住、生產等多方面問題的做法有很大區別,法蘭西更多是基於宗教和城市區域性管理的角度進行救濟,缺乏像大明那樣全面的安置規劃,體現出不同的社會結構和宗教文化對處理流民問題的影響。
奧斯曼帝國在其強盛時期,疆域遼闊,民族眾多,時常會有因部落遷徙、戰爭等導致的人口流動情況,也可視為一種流民現象。奧斯曼帝國會將這些流動的人口安置到不同的地區,根據他們的民族、技能等特點,分配到相應的崗位或者土地上,比如讓擅長畜牧的部落去草原地區放牧,讓有手藝的工匠到城市裡從事手工業生產。這與大明在鄖陽府安置流民主要以農業開墾為主,統一組織管理的方式有所不同,奧斯曼帝國更注重發揮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