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66章 年 初置鄖陽府安置流民

成化二年,大明的天下看似山河依舊,可那廣袤的土地上,卻有諸多百姓因天災人禍,背井離鄉,淪為流民。或遭逢水旱之災,田園盡毀,顆粒無收;或飽受戰亂之苦,家園破碎,性命堪憂。這些流民如無根之萍,四處漂泊,聚集在各處荒郊野嶺、城鎮邊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日子過得苦不堪言,也讓地方的治安與秩序陷入了混亂之中。

據《明史·地理志》記載:“成化初,荊、襄流民百萬,有司逐之,弗能禁,乃議置鄖陽府,以安置流民,撫治其眾,使安其居,闢其土,庶幾地方靖而民生寧也。”短短數語,便道出了當時流民數量之龐大,官府起初驅趕卻難以奏效的無奈,以及最終決定設定鄖陽府來妥善安置流民,期望藉此安撫眾人,讓他們能安穩生活、開墾土地,從而使得地方恢復安寧、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的舉措,也由此拉開了一段圍繞初置鄖陽府安置流民的曲折故事帷幕。

在襄陽城中,有一位名叫柳逸雲的年輕郎中,年方二十有五,生得眉清目秀,氣質儒雅,一襲青衫,頗有幾分文人的灑脫韻味。他自幼跟隨師傅研習醫術,對那治病救人之事極為熱忱,平日裡揹著藥箱,走街串巷,為城中的百姓診治病痛,頗受大家的敬重。柳逸雲性格溫和善良,待人總是和和氣氣的,還有著一顆好奇且熱忱的心,對這世間的諸多事兒都想去探個究竟。本想著一心鑽研醫術,可這流民之事,卻意外地闖進了他的生活,讓他也捲入了這場關乎眾多人生死與安穩的大事之中。

這日,柳逸雲如往常一般出門去給一位病重的老者複診,剛走到城門口,便瞧見一群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人正被守城的官兵阻攔著,不許進城。那些流民們苦苦哀求著,有的哭訴著家中遭了災,實在沒活路了才出來逃難;有的抱著孩子,孩子餓得哇哇大哭,那場景著實悽慘。柳逸雲心中不忍,便走上前去,向一位官兵行禮後問道:“軍爺,這些都是可憐之人呀,為何不許他們進城呢?”那官兵皺著眉頭說道:“郎中有所不知啊,這流民太多了,若是放進城來,怕是會擾亂城中的治安,況且城中也沒那麼多糧食養活他們呀,咱們也是奉命行事。”

柳逸雲聽了,心中滿是無奈,他看著那些流民,想著自己身為郎中,雖不能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可或許能幫著看看病,減輕些他們的痛苦也好。於是,他便對那官兵說道:“軍爺,小的是個郎中,想給這些流民們瞧瞧病,看他們不少人都虛弱得很,您看可否通融一下呀?”那官兵打量了他一番,見他神色誠懇,便點點頭說:“那行吧,不過你可得快點兒,莫要惹出什麼亂子來。”

柳逸雲趕忙走到流民中間,開啟藥箱,開始為他們診治。他發現這些流民大多是因為長期飢餓,加上風餐露宿,染上了風寒、痢疾等病症。他一邊給他們發放自己帶的一些常用藥,一邊叮囑他們一些簡單的養病之法。流民們對他感激涕零,紛紛道謝,那聲聲感謝,讓柳逸雲心中既欣慰又酸澀,他深知這只是杯水車薪,要想真正幫到這些人,還得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安置問題。

回到家中,柳逸雲心情沉重,與父親說起了此事。父親嘆了口氣說道:“逸雲啊,如今這流民之患,可不是咱們一己之力能解決的呀,聽聞朝廷有意要在鄖陽那地界安置流民,只是這事兒怕是沒那麼容易,牽扯甚廣呢。”柳逸雲點頭稱是,心中卻想著,自己或許可以去鄖陽看看,說不定能在安置流民的事兒上出份力呢。

沒過幾日,城中便傳開了朝廷要派官員去鄖陽籌備安置流民之事,還招募一些懂醫術、會算賬、能識字的人一同前往幫忙。柳逸雲聽聞,覺得這正是自己該做的,便毫不猶豫地去報名了。負責招募的官員見他是個年輕的郎中,便問道:“你這小小年紀,放著城中安穩的日子不過,為何要去鄖陽那還亂糟糟的地方啊?那安置流民可不是輕鬆的活兒,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