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36章 年 英宗即位初施政方針

正統元年,大明朝的天空彷彿籠罩著一層薄紗,既有新君即位的新氣象,卻也透著幾分未知的變數。先帝駕崩,幼主朱祁鎮登基,是為英宗,這天下的擔子,一下子就落在了那尚顯稚嫩的肩頭。朝堂之上,眾臣心懷各異,既有忠心耿耿盼著新君能開創新局、延續大明盛世的賢臣,也不乏暗中盤算著如何借這局勢謀取私利的宵小之輩。而民間呢,百姓們在觀望,在期待,盼著朝廷的新舉措能讓日子過得更安穩,更富足。

據《明史·英宗前紀》記載:“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諱祁鎮,宣宗長子也。母貴妃孫氏。生四月,立為太子。即位年九歲,改元正統。是時,三楊輔政,太皇太后張氏賢明,委政內閣,而王振以狡黠得帝寵,漸預外事,然朝綱大體猶存,帝初即位,亦頗思振作,有勵精圖治之意,下詔書求賢,減賦稅,修水利,欲安民生,固社稷也。”短短數語,便道出了英宗即位之初的大致情形。英宗年紀尚幼便登上皇位,當時有楊士奇、楊榮、楊溥這“三楊”輔佐朝政,太皇太后張氏也是賢明之人,將政務大多交予內閣處理。只是王振憑藉著狡黠的手段獲得了皇帝的寵愛,漸漸開始干預朝廷外務,不過整體的朝綱還算得以維持。英宗剛即位時,心裡也是想著要有所作為,有一番勵精圖治的勁頭,下達詔書廣求賢才,減輕百姓的賦稅,還下令修繕水利工程,目的就是要安定百姓的生活,穩固大明的江山社稷,也由此為這圍繞“1436年 英宗即位初施政方針”的故事搭建起了基於史實的框架,讓那段滿是希望與權謀交織、關乎大明興衰的歷史有了清晰可尋的脈絡。

在京城之中,住著一位名叫劉福的小吏,年近三十,生得獐頭鼠目,那一雙眼睛滴溜溜轉個不停,透著股狡黠勁兒。他平日裡仗著自己識得幾個字,又深諳官場裡那些見不得人的門道,在衙門裡沒少幹些中飽私囊、欺壓同僚的勾當。這劉福為人極為自私自利,只要能撈到好處,哪管什麼天理國法,什麼百姓疾苦,全然不放在心上,性格可謂是惡劣至極。而英宗即位後的這一系列施政方針,在他眼裡,卻成了可以鑽空子、謀私利的好機會,也由此開啟了他一段充滿算計與惡行的故事,至於最終結局如何,也只能隨著這歷史的洪流緩緩呈現了。

這日,劉福正在衙門裡打著盹兒,忽聽得同僚們在議論朝廷新下的詔書,說是要廣求賢才呢。一位年長些的同僚嘆道:“如今新君即位,這求賢之舉倒是好事,盼著能為咱這朝廷招來些有真本事的人,也好讓咱大明越發昌盛啊。”

劉福聽了,卻在心裡暗自冷笑,想著:“哼,求賢?那與我何干,不過倒可以趁機撈上一筆。”他眼珠一轉,便有了主意。

過了幾日,劉福對外宣稱自己認識不少有學識的賢才,只要給些“好處費”,他就能幫忙引薦給上面的官員。一些想走捷徑的富家子弟聽聞了,紛紛找上門來,送上金銀財寶,求他幫忙。劉福收了錢財,卻根本沒把這事兒放在心上,只是隨便敷衍幾句,那些富家子弟還以為真有希望,眼巴巴地等著訊息呢。

與此同時,朝廷減賦稅的詔令也傳了下來,這可讓百姓們歡喜不已,都誇讚新君聖明。可劉福卻愁眉苦臉,心裡暗罵:“這減了賦稅,我從中剋扣的油水可就少了呀。”

於是,他想出了個損招,在收稅的時候,故意把賬目弄得亂七八糟,多算些雜七雜八的費用,美其名曰“新政實施的臨時費用”,百姓們大多不識字,也不懂這其中門道,只能忍氣吞聲地交了錢。

有一回,一個憨厚老實的農夫前來交稅,劉福看他老實巴交的樣子,更是起了壞心,把原本只需交一貫錢的稅,硬是說成了三貫錢。

農夫瞪大了眼睛,說道:“大人,以往都沒這麼多呀,這新君不是下了詔令減賦稅了嗎?怎的還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