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41章 年 皖南事變悲劇發生

到國共兩黨內耗,因為這會削弱中國整體的抗日力量,使其更有利於鞏固在華佔領區,推進侵略計劃,也讓中國抗戰局勢變得更加艱難。

2. 美國:此時美國已逐漸關注到中國戰場對抗日法西斯的重要性,對皖南事變的發生表示擔憂,擔心中國內部的分裂會影響抗日大局,進而影響到美國在亞洲對抗日本的戰略佈局。其希望國共兩黨能繼續維持合作,共同抗日,不過尚未採取強有力的干預措施,仍處於觀望與外交斡旋的階段,主要還是考慮自身利益。

3. 英國:作為老牌殖民帝國,正忙於應對歐洲戰場的緊張局勢,對中國國內的皖南事變雖有關注,但無暇過多顧及。不過從其維護在遠東地區利益的角度出發,也希望中國能保持團結抗日,避免因內部紛爭讓日本進一步擴大侵略,影響英國在華商業、租界等方面的利益,只是透過外交途徑表達了一些關切。

4. 法國:法國在歐洲本土已遭受德國的沉重打擊,部分領土淪陷,自身處境艱難,對於中國的皖南事變,更多是有心無力。但其知曉此事對中國抗戰局勢的破壞,擔心中國抗戰力量的削弱會使日本在亞洲更加強勢,進而影響法國在華的殘餘利益,只能期望國際局勢能朝著有利於同盟國的方向發展。

5. 蘇聯:蘇聯一直支援中國抗戰,希望中國能拖住日本,減輕其在遠東地區面臨的軍事壓力。皖南事變的發生讓蘇聯十分不滿,嚴厲譴責國民黨反動派的行為,並且加大了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的援助力度,包括提供更多的物資、軍事顧問等,以幫助維持中國的抗日力量,穩定抗戰局勢。

6. 德國:在歐洲忙於擴張,與蘇聯等國局勢緊張,對中國的皖南事變關注度相對有限,更多是從國際關係角度看待這一事件,將其視為中國內部權力鬥爭的一種體現,思考是否能從中找到對自身在歐洲擴張及與日本合作等方面有借鑑意義的資訊,看如何利用各方矛盾來為自己謀取利益。

7. 義大利:追隨德國法西斯,對外擴張野心勃勃,主要精力放在歐洲事務上。對於中國的皖南事變,只是大致知曉情況,站在法西斯陣營立場,樂見中國內部出現混亂,認為這或許有利於日本在中國的侵略行動,進而增強法西斯勢力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過實際並未介入此事。

8. 加拿大:與美國聯絡緊密,在國際事務中多跟隨美國的立場。對皖南事變有所瞭解後,擔心中國內部的分裂會導致遠東局勢不穩定,影響到自身在亞太地區的潛在利益,希望國共兩黨能儘快化解矛盾,恢復團結抗日的局面,維持地區的相對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