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骨子裡那股不服輸的勁兒,讓他咬牙堅持了下來,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著師傅學習挑選木材的訣竅,觀察師傅如何運用各種工具,將一塊塊木頭巧妙地拼接成一件件精美的傢俱。師傅看他肯吃苦、有悟性,也越發用心地傳授他手藝,從簡單的桌椅板凳,到複雜的櫥櫃床榻,廖富林一點點地積累著經驗,手藝也日益精湛起來。
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廖富林終於出師了,成了一名能夠獨當一面的木匠。他揹著自己的工具箱,走村串戶,為鄉親們打造傢俱、修繕房屋。他幹活認真負責,做出來的傢俱不僅結實耐用,而且樣式美觀,價格還十分公道,漸漸地,在周邊的村子裡贏得了好口碑,找他做木匠活兒的人越來越多,家裡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明顯的改善,不僅還清了以前欠下的債務,還能時不時地給家人添置些新衣裳、買點好吃的,一家人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有盼頭了。
儘管成了木匠,有了不錯的收入,但廖富林始終沒有忘記自己農民的身份,家裡的那幾畝田依舊是他的牽掛。每到農忙時節,他白天在外面給人做木匠活兒,晚上就扛著農具到田裡忙活,耕地、播種、施肥、除草、收割,每一道工序他都親力親為,做得一絲不苟。妻子心疼他太辛苦,勸他別把自己累壞了,廖富林總是笑著說:“咱是莊稼人的根,這田地就是咱的命根子呀,不種好怎麼行呢?再說了,咱多收點糧食,心裡也踏實啊。”
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經村裡熱心的媒婆介紹,廖富林認識了鄰村善良勤勞的姑娘陳桂芳。桂芳有著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和一頭烏黑的長髮,她和廖富林一樣,也是貧苦人家出身,從小就操持家務,勤勞能幹。兩人初次見面,就被彼此身上那種質樸、踏實的氣質所吸引,很快便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下,結為了夫妻。婚後的日子雖然依舊清苦,但夫妻二人相互扶持,相濡以沫,一起下地幹活,一起操持家務,一起為了這個家的未來努力打拼,日子過得平淡卻也溫馨甜蜜。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迎來了愛情的結晶,幾個孩子相繼出生,家裡變得更加熱鬧起來,同時也多了幾分責任和壓力。廖富林深知,要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就得更加努力地掙錢。於是,他不僅接更多的木匠活兒,還把家裡的田地打理得越發肥沃,希望能多收穫些糧食,多攢些錢供孩子們讀書上學,讓他們將來有出息,不再像自己一樣一輩子守著這幾畝地和這些木工工具。孩子們也都很懂事,看著父親為了家庭日夜操勞,學習都格外刻苦,成績在學校裡總是名列前茅,這讓廖富林感到十分欣慰,覺得自己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那個年代,村子裡的變化雖然緩慢,但廖富林卻憑藉著自己的雙手,努力讓家人的生活一點一點地變得越來越好。家裡的房子從原來的破舊土坯房,慢慢翻蓋成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還添置了不少新的傢俱,這些都是廖富林一鋸一刨、一磚一瓦辛苦換來的成果,見證著他為家庭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孩子們漸漸長大,各自有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的想去外面的大城市闖蕩一番,有的想繼續留在村子裡傳承父親的木匠手藝。廖富林雖然心裡有些不捨,但還是支援孩子們的選擇,他知道,孩子們長大了,該有自己的生活了,自己能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為他們的未來保駕護航。
等孩子們都陸續成家立業後,廖富林也慢慢步入了老年,但他卻依舊閒不住。他想著自己辛苦了一輩子,還沒怎麼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於是便決定趁著身體還硬朗,出去走走看看。他先是去了廣州,在沙朗的一個工地上找了份做飯的活兒。雖然工地上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但廖富林卻覺得很有意思,每天看著那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工友們,聽著他們講述各自家鄉的故事,他覺得自己的眼界開闊了不少。他用心地為工友們準備飯菜,變著花樣地讓大家吃得可口、滿意,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