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牧還是搖了搖頭。
“不可能,現在大秦勉強能夠自保,根本無力主動進攻。如果冒然出擊,必然會使國內資源枯竭,從而導致內亂。”蘇牧搖頭說道。
旁邊的王離腦子裡嗡嗡作響,完全沒有聽清楚蘇牧的話。然而一旁的嬴政和李斯卻聽得非常認真。
蘇牧說完,嬴政立刻追問:“為什麼這麼說?難道大秦連出兵對付匈奴的實力都沒有?”
“我們已在雲中部署了三十萬大軍,難道還對付不了匈奴?”嬴政繼續問道。
蘇牧笑了笑,輕輕搖頭道:“父親,打仗哪有你想的那麼簡單?僅僅靠人多是不行的。”
“要是那樣的話,當初楚國那麼多的人,為何沒有統一天下?”蘇牧接著說道。
“楚國之所以沒能統一天下,是因為屈子變法失敗,楚國雖然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但卻不如秦國強大。”嬴政爭辯道。
“這倒是事實。”蘇牧點了點頭,“商鞅變法使秦國建立了軍功制度,將整個國家變成了一部高效的戰爭機器,戰爭時期可以發揮出最大效能。但同樣,秦國的興盛源於商鞅,而其衰敗也是因為商鞅。” 蘇牧語氣中透露出一絲惋惜。
興於商鞅,敗於商鞅?
嬴政聞言不解。但一旁的李斯卻聽出了不一樣的意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商鞅變法主張明法,以法治國,使百姓瞭解法律。秦國的強大,可以說得益於商鞅,得益於法家。而李斯正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蘇牧這話似乎在否定商鞅,同時也是否定法家。
作為法家現在的代表人物,李斯怎能容忍這種否定?
“你說成於商鞅、敗於商鞅?我不明白你是什麼意思,大秦統一天下,商鞅變法居功至偉,怎麼又說是敗於商鞅?”李斯質問道。
“你不信?”一旁的蘇牧蹺著二郎腿,“不相信的話咱們可以打個賭,我賭大秦一定不會出兵匈奴。原因你可以去調查,我猜大秦國庫已經枯竭,無法出兵。”
蘇牧的話一出,嬴政和李斯都心頭一震。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今天王離說起這件事,他們一定會懷疑此前王離和蘇牧是否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
既然王離之前未曾透露過訊息,那麼蘇牧是如何得知秦國的國庫已經枯竭的呢?
"你是怎麼知道秦國國庫虛空的?" 李斯第一個問道。
過於具體的數字,連蘇牧都無法給出確切的回答。然而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自漢朝建立初期至漢武帝開始對抗匈奴的數十年裡,大漢歷經長時間的蓄力才得以實現 。
即便如此,大漢也在武帝時期幾乎耗盡了前幾十年積攢的力量才一舉平定了北方的遊牧民族。而反觀秦國呢?
秦國統一天下的日子並不長久,其仍未完全擺脫戰爭的枷鎖。境內除秦境外的其他六國故地仍舊動盪不安,人民的心還沒有歸附於新的統一政權之下。
在這樣的情形下,秦軍不僅需抵禦來自北方的匈奴、東方的東胡以及西部的大月氏與南方嶺南的部落之亂;同時還肩負著修建長城、靈渠、直道、始皇陵以及阿房宮的任務。這樣的任務即使對於積累了數十年的漢朝而言也是難以同時完成的。
國庫有餘財才叫人意外吧。除去上述外患之外,秦國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內部隱患——其經濟體系存在問題。
“雖然商鞅設立的軍事功績制度使秦國迅速壯大,並完成了中國的統一。但在完成大一統後,這種基於世襲傳承的軍功體制卻成了制約國家進一步成長的障礙。”
“在長期和平狀態下,軍隊失去目標後便試圖尋找新的敵人。但秦國目前無力對外開戰,大部分地區民眾尚未真正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