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2部分

“今年秋又是一個豐年,各地都要開始糧食收購。近些年,商品豐富,糧食也是大豐,糧價一直都是在持續走低。這過去是個好事,但現在來看,也不全是好事,穀賤傷農。”

近年,各種工商大興,種桑種麻種棉種甘蔗種藥材種香料種茶種豆種油菜等等,都有很好的經濟效應,反倒是種糧食,糧價一直不高。

要不是這些年田賦不斷降低,其實種糧很划不來的。

“賓王,朕覺得朝廷應當關注下這些糧農。今年的秋糧收購價格,理應當提升一點。”

在東南等糧食產區,糧食的收購價格非常的低,鬥米不過五文。而剛曬好的新稻更便宜,麥、粟等價格也都很低。哪怕是經過運輸、加工,運到了漢京、長安這樣的大城,鬥米也不過二十文左右,還是上等的大米。

持續低糜的糧價,已經讓越來越多的百姓減少糧食種植面積了。百姓也會算賬的,種糧要是不賺錢,那還那麼辛苦幹什麼。

種棉花種甘蔗種茶葉種桑種麻,甚至是種油菜種大豆種花生,許多收益還更高些。

但對於朝廷來說,糧食產量是必須保證的,這是國家最基本的戰略物資,糧食安全高於一切。

張超記得他小時,外婆家在鄉下,那個時候糧食是政府統購統銷,甚至是規定了糧食的種植面積的。那時糧價低,有人想種植些其它的作物,結果上面就來人直接把種好的給拔掉毀掉,強令再種植糧食。

後來種菸草,也是如此,每家每戶必須種植多少畝才行,達不到面積要罰款等等。

這種強制的行政命令,其實深得百姓的反感厭惡,還引發不少矛盾衝突。

張超既要保證糧食的種植面積,但又不能用這種手法。

唯一的可行辦法,就是朝廷宏觀調控了。

利用朝廷的調控手段,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那麼百姓自然而然的就會願意多種些糧食。

馬周也知道穀賤傷農。

“但這幾年朝廷各地的糧食產量確實很高,這些年來農業技術的大大提高,新式農具、肥料、以及耕牛挽馬等數量的提高,再加上水利設施的大量修建,既減少了旱澇災害,也保證了灌溉,加之朝廷開拓墾荒移民,我們現在不論是耕地面積,還是耕作技術,以及耕作工具,以及水利設施等,都是全面的提升,糧食的產量節節提高。”

為什麼武德初糧價居高不下?

說到底一是糧食產量不足,二是土地荒蕪多,三是運輸調控不足,還有就是技術等不夠。

市場缺糧,加上缺乏管理,商人囤積等,導致的就是各地糧食普遍緊缺,糧價自然也就居高不下。

而在貞觀後,情況好轉,不論是管理方面,還是耕地面積,以及畝產等都全面提高,兼之朝廷對糧食調控做的好,基本上糧食供應已經相當充足了,這才有糧價的不斷走低。

現在市場上的糧食價格,其實是真實的市場反應。

朝廷確實能夠提高收購價格,但這種干預市場的行為,其實並不算明智。

“陛下,如今糧食儲備很充足,這個時候如果提高糧價,只怕會有人趁機倒賣糧食給朝廷,造成朝廷損失。”

張超倒不這麼看。

“只要管理做的好,就不會有什麼問題。比如我們要提高糧食收購價,但也得做好限制條件,例如,只從百姓手裡收購的今秋新糧提價。”

“當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因地制宜,在保證本地糧食安全的情況下,也不能一味的只種糧食,適當的根據地方情況,搞一些特色種植,種其它的經濟作物等,增加百姓收益。”

不管是種果樹還是種棉麻桑樹,又或者是種大豆油菜花生這些榨油作物,都要講究個效益。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