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0部分

來磨去

唐旭安沉默了一會兒,舉起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說出一個數字:“三萬盒專輯包銷,我們可以接受。”

音像公司的底線當然不可能是三萬盒,如果僅僅是這個數字,根本沒必要讓唐旭安這位副總親自過來談判。但是話說回來,對於音像公司來說,這樣的專輯包銷也是很有風險的,所以數量越低,他們承擔的風險也就越低。唐旭安就是秉承這樣的一個宗旨,試探性地給出了一個數字。

不過他也知道,在這個數字上是不可能達成協議的。

在這裡,先要稍微解釋一下“專輯包銷”這個概念。

歌手發行一張專輯,最擔心的是什麼?不用說肯定就是專輯銷量。這是切實關係到歌手和唱片公司切身利益的事情。當然,這份利益還與壓片工廠、承接經銷的音像公司以及零售唱片的音像店有密切關係。

專輯包銷與壓片工廠和音像店的關係都不太大,最主要的就是承接經銷的各地音像公司。

專輯發行之前,歌手或唱片公司與音像公司談判,音像公司經過市場考察和研究,答應承接多少數目的歌手專輯,比如三萬盒專輯。這時,唱片公司要給音像公司返利。比如一盒零售價格十塊八的專輯,按照正常的銷售程式,音像公司拿到手應該是七塊錢左右。承擔包銷之後,包銷數字裡面的專輯到手價格就肯定是低於七塊錢的,具體數字需要唱片公司跟音像公司協商來定。包銷專輯數量越多,這個價格也就越低,相對的,音像公司就會賺得更多。

這是必然的,否則誰會去做包銷這樣的事情?因為一旦確定了包銷專輯。這筆包銷專輯的錢款是要事先付出去的,接下去專輯的銷售就全靠音像公司自己了,賣不出去也只能自己承擔損失,不能像正常的專輯銷售那樣,賣不出去可以退回唱片公司。

這就是包銷專輯要冒的風險。

這種“包銷專輯”的模式,是一件風險與收穫同時存在的商業行為。在80、90年代曾經長時間存在於專輯銷售過程當中。

這種模式說不上好壞,但是對於出版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的新歌手來說,讓掉一點自身利益,換來專輯銷售數字的上升,這無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賺錢的機會,成名之後有的是。

但是對於音像公司來說,他們就更願意做成名歌手的包銷。這些歌手有以前的專輯打底,各地音像公司對於這位歌手的成績會有很好的預估,只要判斷上沒有重大錯誤。銷售成績一般都能達到包銷數量,他們當然願意增加自己的銷售利潤。不過相反的是,已經成名的那些歌手,往往不再需要音像公司來包銷自己的專輯。

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情況。

像葉梓這樣的新歌手,雲省音像公司能夠給出一個三萬盒的包銷數字,其實不低。要知道這只是雲省一個地方,音像公司的能量最多輻射到藏區和川省這些周邊省份,再遠就沒有他們的事情了。葉梓的新專輯能在雲省一地就包銷掉三萬盒。已經是很不錯的成果。放到其他省份,沒有這檔子事情從上面壓下來。人家根本就不可能跟你談這種包銷的事情。

但是葉梓顯然是不會滿足的。

付出了“聯合署名”這樣的代價才換來的機會,不從雲省音像公司那裡狠狠地咬一塊兒肉下來,葉梓如何甘心啊。

“唐總,cd專輯呢?”葉梓的專輯將是cd和磁帶同時發售,cd主攻香江市場和東南亞市場,磁帶則是瞄準了內地市場。

唐旭安搖了搖頭:“cd唱片在內地的銷售很不樂觀。在我們雲省基本上屬於無人問津的狀態。所以我們公司考慮下來……最多接受兩百張。如果你能放棄cd這一塊兒,在磁帶方面,我們可以再增加三千盒的包銷數量。”

“唐總,cd專輯我可以放棄,但是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