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南華將派出三千名士兵參加東盟聯盟軍,而其餘的成員則來自泰國、菲律賓、北印尼、寮國、柬埔寨和馬來西亞等國家。
不過由於菲律賓和泰國考慮到國內的形勢,他們只派出了象徵性的幾百人,主力軍還是南華,北印尼和馬來西亞。
由於美國的立場問題,泰國和菲律賓不敢派遣過多的人員參與對印度的打擊行動,又不能對東盟這次集體決策不參與,只好意思一下了。
至於寮國柬埔寨,他們雖說想要多派,但是國內滿足要求計程車兵可沒多少,在這次行動中也就是湊個人數罷了。
對於聯合軍的裝備,南華找到了緬甸要求其承擔費用,並配備了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
雖然緬甸感到有些心疼,但反正這筆費用是以國內礦產作為抵押借款而來的,多一點也無妨。
而且還款的責任在下一任總理身上,所以現在並不需要過於擔心。
為了方便運輸各國派遣計程車兵,南華派出了數十艘飛艇前往各個國家接運士兵。
當這些士兵陸續抵達南華後,他們被安置在空軍基地。
這個地方空間寬敞,保密性較好,適合進行訓練。
這些士兵需要在這裡接受一段時間的訓練,以提高戰鬥力和協同作戰能力。
王澤可是很清楚這些來自東南亞國家計程車兵戰鬥力參差不齊,他對這些人的戰鬥力可是一點都不放心。
因此他絕對不會將他們直接就送上戰場。
如果因為人員不行導致這次失敗,那麼建立東盟軍事一體化的計劃將會化為泡影,整個東盟組織也會受到其他國家的輕視。
南華希望透過東盟一體化來共同抵禦美國和蘇聯的壓力,所以這一步絕不容有失。
這次聯合軍不單單是為了勝利,不然直接南華派兵過去肯定很輕鬆就能贏,王澤要的是東盟各國都要參加。
當士兵們到達後,便開始接受基礎的列隊訓練。
這些士兵必須要聽懂基本的華語指令,儘管其他國家已經派遣了懂華語的軍官,但為了確保指揮的順暢,還是需要讓士兵掌握一些華語命令。
南華派出的教官均為軍方精英,他們全都是啟用了松果體的老行動隊隊員。
這些人在軍隊中長期服役,早已習慣了直來直去的方式,而且他們自身武力高強。
面對送來的東南亞各國士兵,如果有人不聽從命令,教官們就會毫不猶豫地使用棍棒教育。
不服氣?那就直接上場單挑!這已經成為了這些士兵們的日常。
最後教官竟然開始以一敵眾,挑戰整支小隊。
沒過幾天,這些士兵們就像看待神仙一般敬仰著這些教官。
而華語命令則成為了他們學習的重點,而且進展神速。
原因無他,因為如果你聽不懂華語指令,迎接你的將是一頓棍棒。
每天都被捱打,任誰也無法忍受。
既然無法反抗,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逼迫自己去學習。
這種學習速度令教育局的人們豔羨不已。
他們教導蘇門答臘島的居民已有一段時間,但與這些士兵短短數日的學習成果相比,簡直相形見絀。
然而這種教育方式即便他們看到了,也不可能去嘗試。
暫且不提民族政治問題,單說能夠以一敵群的教官,他們就沒有。
緬甸和印度在美國的斡旋下,始終未能達成和解。
特別是在緬甸獲得東盟支援後,態度愈發強硬,絲毫不願退讓,甚至要求印度對此次入侵做出賠償。
尼赫魯此時已經對和平談判失去了興趣,將注意力完全轉移到軍事行動上。
印度軍方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