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7部分

上半場曼城的主動權,實際上就是靠這一套戰術來發揮出效果的,所以很多人都覺得,佩萊格里尼還是要繼續沿用上半場的優勢,而考慮到上半場最後幾分鐘場面有些被動,所以智利工程師可能會要求球隊打得更為穩妥一些,例如爭取更多的控球。

乍一看,雙方沒有換人,沒有變動,好像都沒有太大的變化,甚至如果只是看出場,誰都看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哪怕是弗格森坐在看臺上,他都很難看出雙方的變化。

但真正等到比賽開始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會嗅到托特納姆熱刺的變化。

葉秋在中場休息的十五分鐘裡,總共就對球隊做出了三個方面的調整。

邊路的哈扎德和裡貝里被葉秋要求回撤,回撤到什麼程度,回撤到拖後的馬蒂奇能夠傳得出球的地方,但並非是要求兩名邊鋒回撤太深,而是馬蒂奇適當往前壓一些,所以一個回撤,一個前移,兩人就串聯上了。

但這僅僅只是第一個調整,第二個調整就是拉姆塞,威爾士人的位置被葉秋往前推,他佔據前場中路,近於前腰的位置,正好就在德羅西面前,在防守的時候,正好是對上德羅西,限制住對方雙後腰之間的聯絡。

而在進攻的時候,馬蒂奇更多的是往邊路出球,找兩名回撤的邊鋒。

邊鋒拿球,對方的邊後衛壓不壓上,如果對方的邊後衛上去了,拉姆塞就快速斜插邊後衛插上後所留下來的空檔,萊萬多夫斯基也儘量拉到這一側來接應,進而在最短的時間裡,攻破對方的邊路,再透過另外一名邊鋒和萊萬多夫斯基在禁區內製造威脅,甚至比達爾的後插上,形成第二波進攻。

最後一個調整,那就是球隊的皮球儘量轉交給馬蒂奇,比達爾在馬蒂奇的身旁充當接應點和防守角色,中衛只負責策應和長傳對角線,而邊後衛則是更多的接應回撤的邊鋒。

這個也是葉秋上半場觀察局勢後所發現的,這一場比賽曼城隊很強調控球,因為他們不打算採取防守策略,以前幾次打防守,最終都沒有守住,所以這一次佩萊格里尼勇敢的壓出來,但他們的後防線實力也不強,壓出來之後,風險比較大,所以需要控球。

本賽季曼城主打的進攻套路還是邊路,但是曼城的邊鋒納斯里、範德法特和偶爾客串邊鋒的莫德里奇,都是屬於那種邊路拿球組織或者是內切傳球的型別,只有納瓦斯是屬於邊路突破型的邊鋒,可這一場比賽納瓦斯沒有上,而是上了納斯里和範德法特。

前面是內格雷多和阿奎羅的組合,但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內格雷多是回撤的,阿奎羅卻是頂在最前面的,這就很有意思了,因為在這一套戰術裡,內格雷多所發揮的作用實際上就是前場支點,跟亞亞?圖雷就形成了中前場一前一後的兩大高塔支點。

在曼城的整套進攻戰術體系當中,邊路的作用非常大,而這一場比賽佩萊格里尼上兩名邊路拿球組織的邊鋒,就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球隊的拿球組織能力,但如此一來也就造成了另外一種現象,那就是曼城的邊路和寬度,只能透過邊後衛插上參與進攻來實現。

所以在佩萊格里尼接掌曼城之後,插上進攻能力更強,傳中更加出色,但防守相對比較弱的左後衛科拉羅夫就表現得相當出色,成為了球隊的主力,將克里希給壓下去了。

可問題也很明顯,那就是進攻型的邊後衛總是不可避免的會存在防守隱患。

所以,葉秋安排邊鋒回撤拿球,再要求拉姆塞壓上去和斜插邊路,實際上都是為了針對曼城的這一個軟肋來打,但這些都只是在前場,都需要中後場把球傳到前場才能夠發揮出威脅,於是葉秋就有了後續的安排。

很多不曾踢過球的球迷,或者是沒有一對一遭遇過左腳將的人都很難意識到左腳將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