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經驗等整合起來,在法律框架下,將這有益於社會的事業做大做強。而為公民參與公共事務創造機會,為發展民間公益組織創造條件,這是政府的責任。?這也是我們所期待的。

(2010年4月8日於北京遠郊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序二

賀雄飛(著名出版家?猶太文化研究專家

這是一本令趙本山們汗顏的書。

以趙本山為代表,每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總要播出一部反映當代農民生活狀態的小品,不僅在演出時掀起高潮,而且常常會被全國觀眾評為最受歡迎的節目,趙本山也因此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品王”,許多觀眾透過趙本山的小品看到了中國農村的真實生活。

我作為一個真正的“農民的兒子”,知道娛樂無非是“忽悠”觀眾,目的是讓“咱老百姓今兒個真高興”,哪裡能聽到真實的聲音呢?甚而至於,趙本山的小品對農民兄弟沒有絲毫的同情和憐憫,大多是揶揄、醜化和調侃。因此,我常常有一種“沉默的大多數”和“愚昧的大多數”的痛苦,尤其是在除夕夜晚的這一天。誰會為農民代言,誰會使農民真正出頭,貧困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這是我多年來一直思考的問題。

等到某一天我發現了蔚然這個人和這本書,頓時有一種“於吾心有慼慼也”的感覺。透過這本書中的故事,不僅使我看到了中國農村真正的貧困,也是我感覺到農民的孤獨無助和中國農村在城市化大潮中即將消失的危險,中國農村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當年晏陽初先生看到了中國農民的“愚、貧、弱、私”,因而才發起了鄉村教育運動。而我不僅看到了這些,更看到了中國農民的樸素、熱情和靈魂的高貴。這些品質恰恰是中國人在城市化運動中已逐漸丟失的品質,我有時對許多城市人的冷漠和自私厭惡極了,他們在這個野蠻的物質主義時代,早已被金錢和慾望徹底異化了,許多人哪裡還有“人”的味道?一些所謂的“知識分子”更加自私,更加市儈,這同樣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所謂的“三農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政策和制度問題,更是一個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問題,單從任何一個方面入手,都不會徹底解決。好在中國的農民太樸素了,他們在貧困中毫無怨言,“寧願割了*也不會去犯罪”,留守兒童,沒有養老保障,創業無門……都不能破壞他們對生命的信心與黨和政府的信任。正如一位農民所言:“國家很好,還給我們發救濟麵粉,你吃的這白饃饃就是去年年底發的。國家很好,國家領導人很好!我這輩子過不上好日子,下一輩子一定能,我相信國家!”還有比中國的農民更好的農民嗎?他們不僅是“良民”,而且是真正的“糧民”——不僅“民以食為天”,而且他們為城市裡人提供糧食。等某一天他們真正消失了,他們的土地都變成高樓大廈之後,誰還給我們城市人提供糧食吃?作為一個存在了5000年的農民國度,一旦土地和“糧民”都消失了,豈不埋葬了我們祖先和無數先輩的夢想?

問題是,中國的貧富兩極分化問題日益嚴峻,環境汙染愈演愈烈,中國的許多農民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不能不令我們憂心忡忡。趙本山們,作為一個農民的後代,你那樣醜化中國農民,良心何在?蔚然他以自己的理想去幫助中國最貧困的弱勢人群,從而去修復這個殘缺而不完美的世界,這在當代中國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中國的農村會消失嗎?這是一個世紀的叩問,希望每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做出回答。

2010年5月21於北京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糧民 作者座談會(1)

主題:

《糧民》——中國的農村會消失嗎?

時間: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