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家裡人眼裡是還沒有長大的老麼,不允許他喝酒,他也聽話地未曾喝過酒,不知酒的滋味,沒有被馬車的酒香勾出饞蟲。
在餘國,讀書人把淺飲茶酒為高雅之事,三兩好友相聚吟詩,必會以酒作伴。香山上,大有懂酒之人。不過片刻,就有家境殷實之人前來詢問。
知春坐地起價,嚇怕了所有人。
知春自豪不已,&ldo;還是這個方法管用。&rdo;
知秋大笑著點頭。
香山論道第二輪《論醫毒之道》被寺院和尚貼上在各個角落,寺院主持在前解說了此題的由來,乃禪一高僧坐化前寫下的前序。
禪一高僧生前在餘國的名聲很高,一度超過皇帝。他講禪治病,度化了無數的囚犯和惡人。凡禪一高僧所及之地,路不拾遺,夜不關門。
禪一高僧的功德不僅被百姓所知,更是被上天承認。他坐化後成了舍利子,被保藏在香山寺廟中。
禪一高僧家族世代為醫,到他祖父這一代達到了巔峰,成為御醫首,被皇上重用,伴君如伴虎,在一碗中藥讓皇上長子過敏夭折後,被斬五族,他被錦衣侍衛所救,剃度入空門,又以醫術救過數不盡的病人。
他的一生始終圍繞著醫術,幼年背誦醫書,少年學認草藥,中年治病救災,老年撰寫醫書。他坐化前,留下遺言,誰若能夠成為此輪的聖人,即可得到他耗盡一生所寫的醫書。
主持把禪一高僧留下的遺言說出後引起一片騷動,就連知冬的臉上也帶出了些激動。
知冬年幼之時,有幸聽禪一高僧講禪,至今記憶猶新為她所用。在她入宮後,她每次想起禪一高僧的話就能讓她浮躁的心平靜下來。
讀書人不語怪力亂神,她對鬼怪神也曾嗤之以鼻。在被皇后派入金雀殿,初見壽穂長公主時,她一度以為長公主是禪一高僧的轉世。
長公主和禪一高僧身上都有她能隱隱感受的到卻又觸之不及的氣息,這些氣息她難以表述,卻是真實的。是以,在長公主做到常人無法做到的事情時,她不像知春知秋那般震驚。
族長在她剛入宮時與她寫信,禪一高僧坐化時蓮座升空光芒四射,玄之又玄。
世上的事兒太多,怎麼解釋都無法解釋的通,唯有捧著一顆虔誠的心做無愧於心的事兒。
知秋和知春都看出了知冬對禪一高僧所著之書的期待,戳了戳沉迷在醫毒之術的孟古和苗絲醉,讓這兩人上去擠一擠,說不定就成了聖。
&ldo;除了長公主的事兒,知冬對什麼事都平平淡淡的不留心,難得有一本想要醫書,怎麼能不滿足她。&rdo;知秋唆使著孟古和苗絲醉上。
孟古擺手,&ldo;我們兩人的醫術還有許多不足,這裡面有許多我們師門中的人,沒有勝算。而且我爺爺和師叔師伯都在寺廟內門,我和苗絲醉即使擠進了了前二十名,也成不了聖。&rdo;
苗絲醉點頭,他現在看的就是天醫門給孟古的醫書,博大精深,他和孟古還未全部看完。他肯定會輸的原因是寫這本醫書的人也在寺廟內門參加了第二輪的論道。
他們兩人對上孟古的這位四爺爺,就成了關公門前耍大刀。
知秋在小關舟時幫著哥哥處理政務時,就充分地認識到了天醫門出神入化的醫術,可以這樣說,只要一個縣城中有一個天醫門的弟子,這個縣城就不怕瘟疫和蝗蟲。她哥怕死怕血還怕疼,調任到鹽城時,就重金請了天醫門的弟子與他同行。
知秋聽孟古說了他爺爺的親兄弟們都在寺院門內,不敢再打醫毒之道聖人的主意。
&ldo;等我四爺爺得了聖人,我求他把禪一高僧的醫書借給我。四爺爺大方,對我好,會同意的。&rdo;孟古安慰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