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 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便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
……
……
杜甫越念越驚,鄭鞅越聽越心曠神怡,時而如清風拂面,時而如古泉潺潺,時而如禪林妙語,時而如空靈如水。
兩人相視皆滿是欽服驚歎之色,直到蕭睿進來,這才一起向蕭睿躬身一禮,“子長(公子)字字珠璣,全是大智慧、大德行、大禪機,堪比聖賢,我等佩服之至!”
蕭睿吃了一驚,心道這是怎麼了?突然看見杜甫手裡握著的那些紙卷,心道壞了,這自己閒來無事默寫出的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怎生被這兩人誤會成自己的“著作”?天哪,這誤會搞大了。
他默寫菜根譚,一來是為了練字,二來也是為了應付將來的科考。 畢竟,科考中那些策論什麼的,這些應該能用得著。
眉頭抖動了幾下,蕭睿正要解釋,突然又夢醒過來:此刻還是大唐,而這些佳句皆是明人所著,自己該如何解釋?還能照直說自己默寫的是數百年後人地東西?蕭睿心裡暗道一聲慚愧,本想打個哈哈就此掩飾過去,但杜甫一直沉浸在行雲流水一般雅趣出塵脫俗地“格言佳句”中不能自拔,提出要帶走回去細看,蕭睿無奈只得點頭答應。
出乎蕭睿意外的是,杜甫不僅回去後仔細閱讀了,還重新將這些雜亂無章地“格言”譽寫了一遍,分門別類地整理好,分成“修性”、“立身”、“處世”、“治世”、“明智”、“行事”六篇,裝訂成手抄冊。
更出乎蕭睿意外的是,杜甫在整理完大唐蕭睿版之後,去參加了一個長安士子的聚會和飲宴。 在宴會上當著很多長安士子和名流的面,如賀知章、王維、高適、岑參等人,杜甫鄭重推出了蕭睿的。
據說,當時岑參和高適兩位邊塞詩人,讀之放聲高歌,久久不能自已;而賀知章則更是狂放地點評說,“真乃驚天地、泣鬼神之作也”。 最誇張的是王維,他在宴會上從頭至尾將草草翻看了一遍,這個一向沉穩有度的大唐名士竟然當著一眾士子的面,放聲痛哭起來,任憑眾人怎麼勸都勸不住。
沒有人知道,中有一段話,正是擊中了王維內心中的一道軟肋。 他一直處在鬱鬱寡歡的狀態中,是因為他活得很苦很累。 想要活得更高的官職,但卻又不肯放棄文士的高雅氣節,去行那溜鬚逢迎之事,所以他也一直不得皇帝重用。 長期的鬱積,如今讀了這一段雲淡風輕的話突然豁然開朗——這哭,其實不過是一種盡情的發洩罷了。
在最短的時間裡,在長安士林中風行開去,各種各樣的手抄本開始氾濫。 最後,在盛王李琦的“關注”下,蕭睿不得不同意由盛王府組織將手抄本的印成書冊。
一時間,長安士子們幾乎人人都能背誦幾句裡的名人名言,引以為人生警言。 如果說蕭睿機緣巧合參加了幾次貴族間的飲宴,傳出了不小的才名,但說實話,那並不能得到天下士子的承認和認同。 而如今不同了,如同滾滾清泉一般流淌過雲集長安計程車子心田,讀著這些妙語禪機充滿哲理和大智慧的語句,沒有一個士子再去懷疑蕭睿的才氣和博大胸襟。
至此,蕭睿的名望在士林中到達了一個頂峰,隱隱有超越賀知章和王維之勢。 從今爾後,酒徒蕭睿一躍被堪稱聖賢轉世的才子酒徒所替代,眾多年輕士子開始將蕭睿引為人生偶像。 不多時,長安城中興起了一股模仿蕭睿舉止作風的狂潮。
面對這些,蕭睿只能在心裡暗道慚愧慚愧真慚愧。
第109章玉真臥房
第109章玉真臥房
李林甫冷冷的看著蕭睿,突然朗聲一笑,“有膽氣,果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