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分卷閱讀14

陸昊驚訝道:“沒想到黎總對摩天大樓還有研究。”

“談不上研究,只是瞭解點皮毛。”黎英睿笑著點了下桌面,“不過既然說到摩天大樓,倒是有個趣事。”

“什麼趣事?”陸昊推了下眼鏡,興致勃勃地問道,“難不成這樓裡有門道?”

黎英睿緩緩道:“門道就是高度。其實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摩天大樓,都存在虛高。咱都知道,樓不是建越高越省錢。超過一定高度,建造成本會大幅增加。不少開發商既想要高樓的名頭,錢又不夠。於是就在實際高度外,做尖頂或塔樓,用最少的成本來增加高度。這也就是建築界常稱的‘虛榮高度’,vanity height。比如著名的迪拜哈利法塔,從塔底到塔頂高828米,但最高的佔用樓層只到585米。”

董玉明吐槽道:“這不就是身高不夠,髮型來湊?我打了髮膠穿了鞋,也能自稱一米八。不過他們更誇張,一米五的個兒,頭髮吹半米來高。”

陸昊則崇拜地看著黎英睿,感慨道:“黎總真是博學多才,我班門弄斧了。”

“隔行如隔山,要這裡坐著個建築行家,我可不敢侃侃而談。造樓,咱都是外行。投資,我是內行。it,你是內行。”黎英睿笑眯眯地切入正題,“為什麼選擇做2b?現在風口都在2c那兒,2b的可是慢功夫。”

“是這樣沒錯。”陸昊點頭道,“但2c的市場太大了。蛋糕大的地方,只能燒錢換gv。我這種小蝦米,怎麼燒得過巨頭?但2b不一樣,2b是在一個狹小的領域裡深耕。投資界不是有句名言,叫‘不能讓一個大公司在一個小市場發展’。我覺得這話反過來也成立,那就是‘別讓小公司去大市場當炮灰’。”

黎英睿聞言,眼睛刷一下亮了。他身子微微前傾,火熱地看著陸昊:“小陸今年多大?”

“88年的,27了。”

“難得。難得。”黎英睿連連稱讚,“當行業風口四起的時候,能沉下心,本就是一件難事。更何況這麼你還這麼年輕。”

陸昊被誇得不好意思,只能更加用力地誇回來。什麼‘黎總一表人才’,什麼‘百聞不如一見’,到最後連‘黎總簡直就我偶像’都出來了。

兩人也不都聊業務內容,話題天南海北,無所不包。直到華燈初上,才依依惜別。

陸昊前腳剛走,黎英睿就扭頭問董玉明:“你覺得怎麼樣?”

董玉明思忖片刻:“有gv,也能看到毛利。但模式還差點意思,缺少針對海鮮行業的特性。”

“這些都是細枝末節。”黎英睿道,“投資最大的標準是人。只有人才,才是永遠不需要退出的投資。”

董玉明心領神會:“黎總看這小子還行?”

黎英睿沒有正面回答,端起涼掉的咖啡抿了一口:“在我眼裡,有三種人最值得投資。”

董玉明見他要授教,忙不迭地掏出小本子,摁好水筆。

就聽黎英睿緩緩道:“第一,持有‘匠人精神’。所謂匠人精神,指的是執著專注。曾有個老企業家找我合作,談話的時候一打聽,發現這人十年內橫跨了七個行業,我當即拒絕了他。這種油炸猢猻的性格,註定和成功無緣,因為他永遠在挖到礦的前一秒撂鍬。”

“第二,喝水‘只取一瓢’。越想賺錢,越賺不到錢。錢是有靈性的,它只會流向那些能產生更多的價值的人,而不是跟在它屁股後頭追的人。”

“第三,對人‘慷慨大方’。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他自己僅持有1的股份,剩下99由員工所有。我認為就是這種氣魄,才能讓華為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因為捨得分錢的人,所有人都希望他成功。這就叫‘以其不爭,得成其業。’”

董玉明看著筆記本上的三條,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