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兩年焦竑也在政爭之中失勢,被打發到南京去做國子司業,焦竑從此開始在南京修建藏書樓,漸漸的不問世事,如今他官都辭了,專心在家寫書。
而焦竑寫書的主要內容就是他沒有被朝廷支援寫完的國史。
他當年為了修撰國史做了大量前期研究,這是他一生的心血,自然不願意荒廢,最終將自己未寫完的國史變成了一部《國朝獻徵錄》與一部列明參考資料的《國史經籍志》。
這兩本書雖然是焦竑個人所寫,但是所用的研究體例以及援引資料的深度廣度全部都是國家修史級別的,焦竑之所以會建起藏書樓,最早也是為了給自己寫書找資料。
就比如《國史經籍志》,這本書其實只是一本目錄而已,但光是目錄就寫了六卷,分為經、史、子、集四類,外加制書類,書中名列的是歷代史志書目的名字,每個類目之後都有論述,這原本都是焦竑打算在官修國朝史籍的時候要到民間去尋找的參考書目。
焦竑在此書之中對幾乎所有前代的歷史書籍從《史記》《漢書》到《隋書》《宋史》全都加以辨析和考證。
看《國史經籍志》就能大概知道,如果萬曆沒有終止焦竑的修史工作,明代萬曆年間很可能寫出一本和《資治通鑑》一樣,洋洋灑灑縱論中國曆代歷史書籍的龐大國史書目,幾乎可以肯定是一代經典。
而焦竑雖然沒有完成這一偉大工作,但是在準備過程中他無疑也成為了整個明代第一流的史學家,不是單單研究本朝歷史的那一種,而是貫通古史。他在《國史經籍志》後面附上一篇《糾繆》列出前人歷史研究中哪些觀點有錯誤、哪些書籍的版本之間記載有差別。
不算明亡以後的史書,此時的官修史書就已經有二十三史,三千多萬字,就算每天讀一卷,全部讀完都要八年,還要參考大量的稗官野史,最後寫出其中論述不同之處,這本書想要寫出來,光是先期的資料收集就得花費十幾年時間,而且是沒有節假日天天讀書才能讀完。
為啥焦竑在此時的史學界地位那麼高?就看人家的這學術成果拿出來,誰敢說個不服!且焦竑不光是一代大學者,還是朱常洛的老師,在政壇上也頗有聲望。
焦竑剛剛來到城門前,彰德知府便排眾而出,熱情邀請說道:“焦澹園遠來辛苦,府中已備好酒菜為老先生接風,還請老先生賞光同去。”
焦竑淡淡的道:“大人的盛情老朽心領了,但老朽此來是為了去看甲骨發掘,在城中卻是不想久留。”
聽說他要穿城而過,彰德知府如何同意?笑著勸道:“老先生何必如此著急,飯後再去也不遲嘛,這安陽府城雖然狹小,但也是歷史名處有許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聽到他如此說和焦竑頗為熟悉的董其昌就忍不住一笑,知道這知府顯然是還沒領受過焦竑的脾氣。
果然就見焦竑眉頭一挑,語氣中頗為戲謔的問道:“哦,知府大人能否告訴我,這安陽城的學問都藏在飯碗裡嗎?”
彰德知府被問的一愣,連帶同來歡迎的本地鄉紳名流也全都呆滯。
知府尷尬笑道:“老先生此言差矣,吃飯不過人之常情,怎能與學問相提並論?”
焦竑冷笑道:“既然如此,我哪有為了留這一頓飯而耽誤了考察甲骨發掘大事的道理?大人好意老朽心領了,還請讓我先去發掘現場,等待考察結束再回城中與老大人共飲。”
彰德知府臉色難看,但卻又無法反駁:“老先生既然堅持,那也便不再多留,只望老先生考察歸來,能夠回到府城好好休息,方便在下盡地主之誼。”
“多謝大人好意。”焦竑點點頭,拱手便回到馬上,直接從南門進城,打算穿城而過。
看著焦竑絲毫不給面子的模樣,彰德知府站在原地啞口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