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父親不願承擔這個責任,他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
想做母親 。
是
?
答案 :他只准備做男朋友,扮演一個短期的角色。所以,孩子的出現
其實是加快了他倆關係的結束。他是不準備建立家庭的人。
(3)她在男友家裡一住就是十天,告訴男友她僱了一個保姆在照看孩
子們。
·u22905X當然知道這是個謊話站不住腳,而且會有嚴重後果,她說
正處於一種怎樣的狀態 ?
答案 :她完全處在一種自我催眠的狀態,只看到、聽到她想看和聽的
這話 時
東西。當一個人受到的壓力太大而找不到解決辦法時,
潛意識往往會啟 動
這樣的保護機制。如果事情發展下去,她可能會感到自己完全與現實脫
了。三次審訊中她所表現的,說明她的內心正處於這樣的狀態。
· 她的家庭或成長過程有什麼問題 ?
答案 :肯定有,但是因為報道沒有提供這方面的資料,尚不清楚。
個案討論 3: 丈夫絕情
離
2002 年 9 月 12 日內地的《華復時報》有一篇
“ 新聞大稿 ”,報
道一位 28 歲的少婦因為與丈夫婚姻破裂而跳樓自殺。 一個女人這
放棄自己的生命,令我們嘆息。我沒有時她不敬的意思,我只希望借用
的個案,讓更多人明白在這樣的情況中,尚有一些更正確有效的思維和
為模式可為我們所採用。
樣輕易 地
她
行
女主角在 1997 年與丈夫結婚, 200 年發現丈夫有了情人,同年
8 月
丈夫向法庭申請離婚。不久她遺下幼女和一盤自己拍攝的
VCD 跳樓自殺 。
這篇文章有點煽情,一面倒地把女主角塑造成為受害者,丈夫是加害者。
也許傳統的道德觀念需要媒體採取這樣的立場,但是這並沒有給市民帶
好的效果 :有著類似情況的人,也是飽受情緒困擾,讀到這樣的報道,只
來
會
第 25 頁 共 81 頁
使他們更難看到問題解決的可能,而更堅信是伴侶的不對,更加深了自
的無力感。可以說,這一立場會促使更多有同樣遭遇的人走向自殺。
如果我們以客觀的立場細看文章,就可從字裡行間看出真正
在。男方縱有責任,亦不是主要的責任,負最大責任的是女主角本人。
己
的問題 所
想
真正看出問題所在,我們必須拋棄一個錯誤的信念
— 結了婚的兩人無論 怎
樣都不應分手。法律給人充分的權利去結束一段不成功的婚姻
是因為,感情關係是兩人的事,只有一個人在,如何
;離婚。就
“探戈 ”?
文章中這樣寫道 :“(在 VCD 裡面,女主角 )深情地對抱在懷裡的女兒
說:‘我是媽媽,知道嗎 ?媽媽準備離開你了,只是想留個樣子給你,讓
知道媽為什麼離開你 ……’ 說到這裡,她的眼淚就開始止不住地往下
流。 ” 另一段這樣寫 :“ 她開始把對生活的絕望和對丈夫的控訴留在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