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的那麼古板……”
確實如她所說的那樣,西門子在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的時候,不少通訊產品就已經外包或者轉移海外了,因為,在德國本土生產的話……成本太高,
這手機生產不算高科技嗎?肯定算的,但是確切來說,手機生產線算高科技,手機……還真的不算。
工業社會就是這樣,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東西,沒必要珍惜——高價賣給第三世界國家,那是因為你沒能力生產,所以才值錢,你要是能生產,就是爛大街的價錢,自力更生這個能力,真的很重要。
正經是那些設計流水線、生產和維護流水線的人,才是值得看重的財富,在德國,修一臺小電視要四十馬克——哪怕只需要換一個電容,而買一臺效能差不多的新電視,不過一百五十馬克,擱給你,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所以,對於廣大亞非拉國家來說,還是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手機生產線,對德國人來說不過是垃圾——他們寧可願意重視一個會修廢舊電視的工人,因為這個工人,絕對要精通不少電路和元器件,才能接了這種維修的活兒。
這些就說得有點遠了,不過不管怎麼說,西門子移動終端裝置,在世界上遲遲打不開局面,在國的市場上也是遠遠落後於其他廠家。
當然,這跟德國人過於守舊的性格不無關係,畢竟是電子資訊的時代了,這是一個不斷推陳出新的年代,你一味強調技術的成熟,就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但是同時,德國本土的造價太高,也是致命性的因素。
簡而言之,這一塊市場,德國人不想丟,但是以他們的製造成本,市場越大虧損也就越多,機構臃腫,研部門也沒什麼新東西出來,不設海外工廠都不可能了。
凱瑟琳一開始,也沒想著要跟西門子合作,她覺得陳太忠的建議就不錯,跟阿爾卡特合作,是很有前途的——她雖然身為美國人,可跟摩托羅拉的關係很不好,非常地不好。
但是法國人……怎麼說呢?過於強調宏觀,而忽視微觀,不客氣地說,就是眼高手低,高盧公雞熱衷於制定一些宏觀的政策——很不幸的是,這些政策極有可能是不符合實情的。
所以,阿爾卡特並不介意將自己的生產外包,但是同時,他們希望得到一個跟沃達豐十年的供銷合同……有傾斜性的供銷合同。
這真是個災難一般的設想,凱瑟琳毫不留情地指出了這一點,但是法國人堅持——沒有堅持就沒有收穫,哪怕支撐這堅持信念的,只是僥倖心理。
這一下,沃達豐的人不幹了,大家都知道,英國人和法國人本來就不是很對付的,短期的合作倒還可以商量,但是長期合作的話——那是天方夜譚。
與此同時,沃達豐在收購曼內斯曼的過程,在德國也吸取了相當程度的仇恨度,這畢竟是戰後第一次,國外大公司對國內大公司的收購,由此都引了一定的民族情緒。
沃達豐想滅這個火,他們現在目光,已經不僅僅限於歐洲了,舊大陸這點恩怨,在他們看來真的沒什麼意思,那麼,將定製機丟給德國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能消弭這個怒火。
尤其是,在他們收購曼內斯曼的過程,有相當多的德國公司,袖手旁觀了,比如說蒂森克虜伯、德國電信,比如說西門子……
是的,在曼內斯曼被收購的過程,西門子扮演的並不是什麼光彩性的角色,並沒有對曼內斯曼做出實際性的支援——都是搞自動化控制的,都是搞工業加工生產的。
所以,當凱瑟琳不滿意阿爾卡特的回答的時候,西門子的人適時找上門了——我們想獲得這個訂單,肯尼迪小姐,這對我們很重要。
必須指出的是,雖然凱瑟琳還代理著西門子工控產品的銷售,但是這西門子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無比的企業帝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