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部分

象浮山親丁這樣,一小隊一小隊的牢牢控制,然後轉換隊形,彼此配合作戰的模樣,明軍根本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做到。

這首先得建立在各隊官和甲長對自己部下的控制和了解能力,然後是士兵的領悟能力,甚至是關係到文化程度的高低。

接著才是紮實的佇列訓練和口令接受的訓練。

就眼前這花巧之極的變陣,沒有相當長時間的訓練是不可能辦的到的。張守仁的親丁是一個老兵帶幾個新的親丁,練習了一個來月,才勉強有現在的效果。

若是練習的時間越長,自然是效果越好。

但在登州兵眼前,不過就是幾排薄薄的槍陣,而且這些浮山兵明顯膽怯,用的還不是槍頭。

這些兵痞的嘴都要笑歪了。

他們參與的大規模的鬥毆倒也不是頭一回了,登州分好幾個營,是從開初的海防營分化來的,文登營,萊州營,即墨營,反正營頭多的很,彼此之間自然也有爭鬥。

幾百人規模的大型鬥毆,在自己的營頭間隔一陣就會有一次,有些死傷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上頭知道了,也是根本不理。

只要不鬧出大亂子,比如譁變叛亂什麼的,上頭才懶得理會這一點小事。

眼前這些衛所兵,還沒打就已經慫了,自己放棄武裝,用槍柄來戳人,這有什麼用處?

他們也是老油條了,衝到距離二十步左右時,就先停住了腳步。

長槍陣的優勢在於槍身的距離對短兵器的壓制,戰場上如果遇到槍陣,當然不可能蠢到直接撞上去。

小說裡那種騎兵往長槍陣上直直撞上去,或是刀牌手直接正面對沖長槍陣的打法,那是十足的胡扯,或是根本不會打仗的人才會這麼做。

象是海盜,鹽丁,這些人個體很勇悍,博鬥經驗也很豐富,但他們畢竟不是兵,沒有經過正經的戰陣訓練,也沒有將領帶隊。

大明的將領,普遍意義上來說廢物多,因為他們打不過東虜,或是根本不敢打。

第九十三章 槍陣(3)

但他們打農民軍,打蒙古人,卻是勝多負少,基本上很少有官兵正面對流賊被打敗的。原因就是明朝將領是二三百年的世襲,雖然有不少紈絝子弟,但軍陣之事還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來。

金鼓,紮營,旗號,陣列,有一些心得都是歷代積累的,不是光靠看書就能懂的。

那些海盜和鹽丁,自然就是差的更遠了。

單打獨鬥的話,這些登州兵未必比海盜或鹽丁強,或是弱的多,但戰場經驗和大規模對戰的素質,就是比那些鹽丁和海盜強的多了。

現在第一排的營兵全部排開有也是有五六十人,密度大約正好是間隔半米不到的樣子,這個距離,正合適他們展開手中的兵器,排的再密的話,武器揮不開,或是容易傷到自己人,這種長街對戰的巷戰,人數少的一方其實還佔便宜,因為登州兵再多,活動空間小,後面的人乾著急使不上勁不說,很多戰場的動作也使不出來。

停下腳步,就是故意擾亂槍陣的節奏,長槍端著很累,集團衝鋒更累,而且最容易叫槍陣散亂。

槍陣的威力大,但缺點就是容易佇列混亂,一亂就完蛋,落單,混亂,都是槍陣的死穴。

當年瀋陽一戰,總兵官陳策領五千長槍兵,在混亂之極的戰場中始終保持陣列,清軍怎麼啃也不好啃,除非是付出巨大傷亡來硬啃。

從早至晚,一直沒有好的辦法,最後只能調來大炮,把槍陣混亂,然後就是單方面的屠殺了。

這些登州兵,戰場經驗倒是十分豐富,到二十來步距離的時候,故意一停,然後不少人就下意識的斜切跑動。

在戰場上,斜切一跑,長槍就得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