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址蓋農莊,吳應箕心中也是慨嘆,知道張守仁正位山東鎮後,無人能節制於他,所以勢力不容質疑的將深入青州和濟南並兗州,將這幾府之地也經常妥當……想到這裡,吳應箕搖了搖頭,心中感覺一陣悲涼。
到達濟南城郊外,看到綿延幾十裡的羊馬牆和城牆,還有那星羅棋佈的村落集鎮,官道上絡繹不絕的商旅行人時,想到前幾天的遭遇,吳應箕也是如夢初醒,有再世為人之感。
濟南入城的規矩也是完全和登萊一樣,上次張溥等人前來時就是如此,現在副總兵官黃胤昌被張守仁保舉為臨清副將,已經到臨清上任去了,濟南城守營完全撤併加入浮山軍體系之中,在吳應箕看來,種種舉措都與正經的大明經制之師截然不同,不過,他也只能長嘆兩聲就罷了。
他就算再昧著良心,也知道浮山這一套體系在防患奸人細作,查察不法奸徒等治安之事上比其餘地方強的太多了……
入城之後,便是沿著大道直行,張守仁現在已經不住在軍營中了,他現在不是把全部精力用在軍務上,當年的規矩說不得也只得改改。
不住兵營,便是住在都司衙門,三司在國初時是並立共尊,衙門也修的差不多遠近,加上巡撫衙門和府衙等省城中特有的大衙門,構成了決定一省之地命運的府前街,多少大事,便是在這裡一言而決,付儲實施。
現在的府前街也是和以前大有不同了,張守仁住進都司衙門只是一個開始,營務處是搬在都司衙門裡,原本都司衙門只有幾十人,包括同知僉事等高階武官在內,底下還有經歷司鎮撫司等輔助部門,管轄山東帳面上十幾萬衛所軍的就是這樣的數十人而已。
浮山這邊的機構一過來,立刻就是叫所有人都開了眼。
鍾顯鍾榮張德齊李鑫等人的營務處連官帶吏就有超過三百人,這還只是總部人員,是秘書局等近侍各局,包括中軍處的公務局在內,基本上是負責中樞運轉核心部門。
再下頭的民政、治安、屯田、文教等各局派駐濟南的加起來也有過千人了,都司衙門根本安排不下,由財稅出錢,在府前街購買了大量的豪宅民居,加以改建之後,就成了各處各局的辦公場所。
等吳應箕等人趕到府前街的時候,原本那些穿著藍袍綠袍的官員看不到幾個,青衣盤領的小吏更是寥寥無已,更多的就是穿著類似忠靜冠服的浮山吏員們匆忙經過,手中都是拿著公文件案之類的物件,都是十分的忙碌。
“唉……”
儘管在心中已經接受現實,但看到這樣的場景之後,吳應箕還是痛苦的扭過臉去……
張守仁這一手,無非就是改明製為唐,大唐時,一個縣就有倉曹糧曹兵曹等諸曹,上元縣這樣的京縣,一縣的官吏就有五六百人,所以事無鉅細,都能管理的十分妥當。當時官吏不分,以吏為官的並不在少數,而且有不少都成為赫赫有名的名臣。
宋時吏員地位較唐時就已經較唐有所下降,不過宋朝亦是官吏不分,直到大明才斷絕吏員上進前途,而且朱元璋為了減少開支,把各縣官府的吏員削減了大半,以明朝官員的庸懦無能,尚且因這樣的制度感覺到辦事吃力,不得不自掏腰包僱傭師爺,所謂紹興師爺大行其道,也就是從明朝開始了。
當然,因為吏員品流趨於下流,對讀書人的尊崇在本朝也是水漲船高,現在張守仁重吏,一切都是截然不同了……
……
“學生拜見太保。”
吳應箕的身份相較張守仁差的太遠,就算文貴武賤的年頭,他見著太保大將軍伯爵這樣身份的武臣也得下跪請安,被帶進都司衙門之後,直入二堂,經過公務局的人盤查之後,吳應箕被帶進了二堂的簽押房之中,來拜見張守仁。
“無需多禮。”
一雙有力的臂膀